清明節屬于法定節假日,法定節假日上班是可以享受三倍工資待遇的,清明節也一樣。可是清明節假期有三天,并不是三天都能享受三倍工資待遇,只有清明節當天(4月5日)可以享受三倍工資待遇,其他兩天加班的話,勞動者可以享受雙倍工資待遇或補休的安排。
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風俗
1、蕩秋千
蕩秋千是在清明節的時候一個傳統的風俗,蕩秋千的歷史古老,最早期的時候蕩秋千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后來是為了避忌諱才變成了秋千。
2、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3、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放風箏
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每年有清明假期,但并非所有人清明都能放假,比如,有的人清明三天假期要上兩天班。
清明加班工資計算方法
根據規定,4月5日為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如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不能用補休來替代。
4月3日、4月4日為休息日,如果加班,用人單位可首先選擇給予補休,加班2天補休2天。若單位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清明節期間加班工資具體怎么算呢?
按照每月計薪天數21.75天,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
4月5日,3倍加班工資=勞動者工資標準÷21.75天÷8小時×加班小時數×300%
4月3日、4月4日,2倍加班工資=勞動者工資標準÷21.75天÷8小時×加班小時數×200%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某職工月工資4785元,若該職工在今年清明節當天(4月5日)上班8小時,用人單位應按照不低于660元的標準支付清明節當天的加班工資。
即:4785元÷21.75÷8×8×300%=660元;
若在其余2天(4月3日、4月4日)內上班,用人單位又不能安排補休的,則用人單位應按照每天不低于440元標準支付加班工資。
即:4785元÷21.75÷8×8×200%=440元。
計算加班工資的一般方法
1、用人單位在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休息日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應當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2、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不一定是勞動者的全部工資。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時,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按不低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員工代表通過集體協商,在集體合同中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的70%確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辦法確定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低于最低工資的,則要按最低工資計算。
3、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工作時間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