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認定醫療事故罪
對于醫療事故罪的認定,從以下四個構成要件進行:
1.客體要件
醫療事故罪侵犯的客體是醫療單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犯罪對象是在醫療機構進行治病的患者。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實施了違章醫療行為的醫務人員。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規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主觀上對病人傷亡存在重大過失。即從主觀上過失程度之輕重來說,行為人主觀上存在嚴重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五十六條
醫療事故罪構成要件具體有哪些
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四個要素:客體要件、客觀要件、主體要件和主觀要件。
客體要件上,醫療事故罪侵犯了醫療單位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犯罪對象是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病人。若救治措施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最終導致病情加重、傷殘、功能障礙或死亡,即構成犯罪。
客觀要件表現為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過程中存在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病人嚴重損害健康或死亡。具體包括三個方面:醫務人員的嚴重不負責任行為、導致病員重傷或死亡的結果以及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主體要件中,醫療事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實施了違章醫療行為的醫務人員。這些人員需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技能,且通過了相關考核。非法行醫者不屬于醫療事故罪的主體范疇。
主觀要件上,醫療事故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失,即對病人傷亡存在重大業務過失。行為人需負有對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的義務,且業務能力是衡量這一義務的標準。若因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患者死亡,可能構成醫療事故罪,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對患者進行賠償,包括喪葬費、精神損失費等。
醫療事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因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其構成要件包括:
1. 客體要件:侵犯的是醫療單位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此罪的對象為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其生命健康安全正受到威脅。
2. 客觀要件:表現為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病人重傷或死亡。具體表現為違反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常規,包括診斷、處方、麻醉、手術、輸血、護理、化驗、消毒、醫囑、查房等環節的規程和職責要求。
3. 主體要件:主體為特殊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是指具備一定醫學知識和技能,取得行醫資格,直接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人員。
4. 主觀要件: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重大業務過失,而非一般過失。
司法實踐中,處理醫療事故罪的關鍵在于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需區分醫療事故罪與醫療差錯、醫療技術事故、重大責任事故罪、玩忽職守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等罪行的區別。
醫療事故罪的處罰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關法條鏈接:
《刑法》 第三百三十五條: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哪些行為構成醫療事故罪
醫療事故罪是指因醫療行為導致患者受到損害,并需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以下行為均被認定為醫療事故罪:
1. 未取得醫師資格或采用非法手段獲取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
2. 個人未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辦醫療機構。
3. 在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仍從事醫療活動。
4. 未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卻從事鄉村醫療活動。
5. 家庭接生員實施超出家庭接生范圍的其他醫療行為。
【法律依據】
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醫務人員若因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就診人死亡或嚴重損害其身體健康,將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
此條款旨在保障醫療安全,確保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盡職盡責,避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同時,它也提醒公眾在選擇醫療服務時,應關注醫療機構的合法性和醫務人員的資質,以保障自身權益。
相關推薦:
因為家暴離婚(因為家暴要離婚 財產如何劃分)
醫療事故刑事判刑(醫療事故犯罪是刑事犯罪嗎)
醫院免于刑事處罰(醫院被行政處罰有什么后果)
醫療糾紛索賠(醫療糾紛如何索賠)
村里光伏發電賠償(農村安裝太陽能發電政府有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