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連帶責任一般怎樣賠償
民事連帶責任賠償情況如下:
1、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2、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
3、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4、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的分類如下:
1、法定的連帶責任和約定的連帶責任。法定連帶責任是依據法律的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如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的責任、機動車的單位或所有人和駕駛員承擔的連帶責任;約定的連帶責任是法律并沒有規定當事人必須承擔連帶責任,而是當事人自愿在合同或協議中約定彼此之間承擔連帶責任。法定的連帶責任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不得更改法律所賦予的連帶責任。如果當事人之間有關于責任分擔比例的約定,這種約定對外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得對抗第三人;
2、一般連帶責任和補充連帶責任。這種分類主要依據的是責任人承擔責任的先后順序。一般連帶責任是指各責任人之間不分主次,任何一個人都無條件對債務(或責任)承擔連帶責任。補充連帶責任則是指連帶責任人之間責任的承擔有先后順序,只有在第一責任人不承擔或不能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其他的責任人才承擔連帶責任;
3、有效合同連帶責任與無效合同連帶責任 。有效合同連帶責任的前提是有效合同。在合同成立之時,當事人各方具有民事主體資格,所訂合同的內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客觀上沒有違約行為。因此,或是主合同或是從合同皆為有效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或多方違約才產生了連帶責任。無效合同連帶責任產生的前提是無效合同。或是主合同無效,或是從合同無效。由于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有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因此,合同在成立時就無效。合同無效并不能免除當事人的連帶責任,這種連帶責任即為無效合同連帶責任;
4、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依連帶責任內容之不同,又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違約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違反合同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侵權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發生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綜上所述,連帶責任亦稱“連帶債務”。“民事責任”的一種。指數個債務人就同一債務各負全部給付的一種責任形式。即債權人可對債務人中的一人,數人或全體,同時或先后請求全部或部分給付的一種債務形式。如合伙債務的債權人,對于合伙成員的一人、數人或全體,均可請求其同時或先后,部分或全部地清償合伙債務。連帶責任的民事賠償應當按照責任的大小來賠償處理,具體情況下可以協商進行認定,如果無法協商的可以起訴到法院來進行判決處理的,法院可以根據責任的認定情況來對有關民事賠償事項進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七十八條
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民事賠償會連累家人嗎
1. 民事賠償責任由當事人個人財產承擔,不會波及家人。
2. 如果當事人無法一次性賠償,可以與債權人協商分期償還。
3. 根據法律規定,債務人應當清償債務。若暫時無力償還,可經債權人同意或法院裁決分期償還。
4. 若有能力償還而拒不償還,法院可判決強制償還。
民事賠償金額標準是什么
一、民事賠償金額的標準
1. 人身損害賠償:對于造成人身損害的情況,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2. 財產損失賠償: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應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若造成殘疾,還應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若造成死亡,還應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三、民事訴訟的流程
1. 原告起訴。
2. 法院受理后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
3. 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
4. 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并公告。
5. 法庭調查階段:包括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
6. 法庭辯論: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順序征詢各方最后意見。
7.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8. 判決宣告。
3人以上打架立案標準是什么?
3人以上打架如果沒有造成另外一方輕傷,則可以按照民事賠償來處理;如果造成另外一方輕傷會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如果造成另外一方重傷以上會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造成死亡會判死刑或者無期徒刑。
一、3人以上打架立案標準是什么?
三個人以上打架,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即故意傷害他人的罪行,需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法規,故意傷害罪一般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如果造成受害人重傷,處最低三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如果造成受害人死亡,處最低十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據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款規定,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被毆打到什么程度公安局可以立案?
造成輕微傷害及以上傷情的,或者情節較重的,派出所應當立案。
參考法條: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2.《刑法》(2015)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人以上打架已經構成了故意傷害罪,如果這三個人不分主從的話,那么這三個人判刑的標準是一樣的。如果有主從,主犯的判刑會相對嚴重一些,從犯的判刑會輕一些。
相關推薦:
打架后可以取保候審嗎(打架沒有諒解書可以取保候審嗎)
傷殘誰來賠償(傷殘賠償是由誰來支付)
韌帶斷裂賠償(韌帶斷裂賠償25萬)
超市盜竊賠償(超市被撬門盜竊如何賠償)
取保候審算不算刑期(取保侯審的時間可以算刑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