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案件后,會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傳票等訴訟文書。如果法院有被告聯系方式的,可以電話通知被告到法院領取;經通知被告不領取或者沒有被告聯系方式的,法院要到被告的居住地送達相關訴訟文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擴展資料: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3日訊(記者李萬祥)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13日正式開通。這是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全國法院推進司法公開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記者從最高法院獲悉,除常規的審判流程信息外,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還增加了對于各類案件實體材料的公開以及電子送達服務,以確保能公開的信息一律向案件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公開。
如,法院的審判流程信息將通過網站、電子觸摸屏、短信、電話、手機WAP、APP、微信等各類載體全面及時公開,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通過任一載體均可查閱案件進展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網站開通儀式上強調,要緊緊圍繞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的要求。
進一步深化司法改革,規范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積極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不斷提升審判流程規范化、信息化、科學化水平,切實推進司法公開和保證公正司法。
各級人民法院要進一步認識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的重要性,緊緊圍繞“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要求,努力構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陽光司法機制。
據最高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透露,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此前已試運行3個多月。今年8月1日,最高法院就在官方網站上開設了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試運行期間,截至10月31號,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的總訪問量為739589次,日頁面總瀏覽量約10565次。
據介紹,目前,除最高法院外,北京、浙江、重慶、上海等20個省(區、市)已經基本建成了全省統一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并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建立鏈接;其他地區的法院也努力推進全省統一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正式開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可以在人民法院公告網網頁鏈接查詢搜索自己是否被告。
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案件后,會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傳票等訴訟文書。如果法院有被告聯系方式的,可以電話通知被告到法院領取;經通知被告不領取或者沒有被告聯系方式的,法院要到被告的居住地送達相關訴訟文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擴展資料:
刑事被告人享有辯護、最后陳述、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問題的權利,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申請回避、提起上訴、要求再審的權利,對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為提出控告的權利等。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訴訟權利,同時有權依法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見米蘭達規則)。
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更換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條件的被告參加訴訟。如果被告不符合當事人條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換,人民法院應該裁定駁回起訴。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此時被告即成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即成為反訴的被告。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與原告法律地位平等。被告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爭執,而依法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事訴訟的審判程序
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案件后,會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傳票等訴訟文書。
如果法專院屬有被告聯系方式的,可以電話通知被告到法院領取;經通知被告不領取或者沒有被告聯系方式的,法院要到被告的居住地送達相關訴訟文書
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官網【網頁鏈接】搜索自己是否有被告。
一般情況,如果對方起訴,法院受理的話,會在立案五日內給你送達起訴狀副本,到時你就知道了,不用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