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轄范圍
1、公安機關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刑事案件有權立案偵查;
2、使用各種秘密偵察手段的權力,包括秘密監視、秘密搜查、使用秘密力量進行內線偵察和陣地控制,以及使用秘密的技術手段等;
3、有權依法使用武器和警械,實行正當防衛。
一、公安機關立案后一定會拘留嗎
公安機關立案后不一定會拘留。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受委托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的案件情況。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立案后是通知還是抓捕
立案后對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強制措施要依據犯罪的性質、損害結果、嫌疑人的主觀惡性來確定。若犯罪危害不大,當事人主觀惡性小,在不影響偵查的情況下可以用傳票通知當事人接受傳喚,到案接受訊問。若嫌疑人主觀惡性大,就會采取拘留、逮捕的強制措施。
公安機關立案后一定會拘留嗎?
公安機關立案后不一定會拘留。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受委托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的案件情況。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公安局立案程序:
第一,必須先有人報案(當事人,或者旁人)
第二,只有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偵查,民事糾紛,治安案件一般都只是留個案底。
第三,不予收費,公安機關處理事情是不收費的。
第四,當案件偵查,審理完畢,或者案件不需要繼續偵查審理等其他情況,公安機關將予以撤銷立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對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指定的地點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單位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相關推薦:
刑事拘留人在外地(異地羈押期限)
刑事拘留不服異議(對刑事拘留有異議如何處理)
個人運輸藥品刑事(個人倒賣藥品會如何處罰)
刑事訴訟幾天受理(刑事案件受案時間規定)
刑事拘留幾天批捕(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