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后程序怎么走
一、法院立案后程序怎么走
1、法院立案后的程序具體如下:
(1)通知原告交費,向原告發(fā)出受理通知書,之后開庭的時間另行通知;
(2)立案庭決定立案后,應當在二日內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并辦理移交手續(xù),注明移交日期;
(3)經(jīng)審查決定受理或立案登記的日期為立案日期;
(4)法院立案后,送達被告法律文書,一般情況下會給被告一個月的舉證期限。
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工作單位、住所、聯(lián)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lián)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法院立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院立案的程序
法院立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人民法院審查當事人提交的訴狀。若發(fā)現(xiàn)訴狀中證據(jù)不充分,會通知當事人補充證據(jù),并記錄補證情況。從當事人補交證據(jù)材料之日起計算收件時間。
其次,人民法院對訴狀和相關證據(jù)進行登記,并向當事人出具收據(jù)。收據(jù)需注明證據(jù)名稱、原件或復制件、收到時間、份數(shù)和頁數(shù),并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簽名或蓋章,當事人也需簽名或蓋章。對于不予立案或當事人撤回起訴的情況,應將起訴材料退還,并由當事人簽收。
若訴狀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裁定書需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制作,并報庭長或院長審批,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法院印章。行政案件的裁定除審批外,還需合議庭成員、書記員署名。
若起訴符合受理條件,法院應填寫立案審批表,由審判人員決定立案。對于疑難復雜或新類型案件,需報審判長核準以及庭長審批。重大疑難案件需報院長審批或經(jīng)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立案后,法院應計算案件受理費并通知當事人,向當事人發(fā)出案件受理通知書。同時,將案件當事人姓名、案由等情況編立案號輸入計算機。立案后,兩日內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并辦理移交手續(xù),注明移交日期。立案日期為立案后經(jīng)審查決定受理或立案登記的日期。
對于人民法庭起訴的案件,人民法庭審查后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報庭長批準立案。人民法庭決定立案后,及時填寫收案卡片,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統(tǒng)一編立案號。若人民法庭認為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原告堅持起訴的,由基層人民法院決定是否立案。
在立案后,當事人需提交詳細信息,如受送達人、送達地址、聯(lián)系電話和郵政編碼。同時,需明確被告的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和郵政編碼。還需提供與爭議事實有關的證據(jù)材料,并填寫證據(jù)清單。起訴范圍包括民商事案件、上級人民法院交辦案件以及社會團體或單位推薦參與訴訟的人。
在立案后,法院將進行預交訴訟費、確定舉證期限和審理時間。當事人應按時提交證據(jù)材料。若不按時提交,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提起反訴應在舉證期限內提出。
若當事人對第一審裁判不服,可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材料應在法定期限內提交,逾期視為自動撤回上訴。上訴人可提出緩交、減交或免交上訴費用的申請,由第二審人民法院負責審查。
第二審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上訴材料后,需核對上訴狀、證據(jù)及收據(jù)、一審裁判文書是否齊全,上訴人遞交上訴狀的時間是否在法定期限內,以及是否附有上訴費用單據(jù)或申請。對于符合受理條件的案件,應在五日內決定立案。不符合受理條件的,需報庭長批準后退回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補充材料,補充時間不計入二審立案期間。
此外,還應參照基本程序執(zhí)行其他由法院受理的案件立案工作。
公安派出所的立案流程
派出所立案流程:
1、報案人應攜帶居民身份證,及與所報案件相關的資料和證據(jù),去派出所向民警說明案件情況;
2、填寫報案申請書,并進行筆錄,民警查明案件情況之后,如果達到可以立案的標準,將會給予報案人反饋,并進行立案。
3、根據(jù)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如果發(fā)現(xiàn)犯罪事實,有義務向公安機關舉報,如果查明情況屬實,那么將立即立案。
派出所立案后的程序為:
1.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對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2.檢察院進行審查起訴。
3.法院進行審判。
公安機關的立案程序是:
1、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2、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
3、勘驗、檢查、搜查。
4、法庭辯論和最后陳述。
5、評議、判決、宣告判決。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根據(jù)第一百九十六條,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jù),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查詢、凍結。
根據(jù)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庭審理過程中,對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證據(jù)都應當進行調查、辯論。
經(jīng)審判長許可,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對證據(jù)和案件情況發(fā)表意見并且可以互相辯論。
審判長在宣布辯論終結后,被告人有最后陳述的權利。
根據(jù)第二百零二條,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
公安機關對已經(jīng)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jù)材料。對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相關推薦:
再次拍賣賠償(全損車為什么拍賣后再賠償)
先落戶再離婚(先離婚還是先遷戶口)
連江戶口離婚(福州離婚需要什么手續(xù))
快件延誤賠償(快遞延誤怎么賠償)
家暴沒有立案(家暴沒有立案能起訴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