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最新規定主要包括明確的賠償范圍和特定的賠償標準等內容,具體解釋如下:
1、賠償范圍確定:分為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涵蓋多種因犯罪行為導致的直接物質損失費用;財產損害賠償針對犯罪行為直接損壞的財物及產生的必然經濟損失。
2、直接物質損失原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限定為被害人因犯罪行為直接遭受的物質損失,與犯罪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的損失才被考慮。
3、排除精神損害賠償:不同于單純民事侵權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主要關注物質損失。
4、考慮實際賠償能力:法院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會考慮被告人實際賠償能力,有能力且愿意賠償高數額會被支持,無能力則不支持超出實際物質損失的賠償要求。
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執行方式多,具體分析如下:
1、被告人主動履行:如果被告人有賠償意愿和能力,可能會主動履行賠償義務。例如,被告人在判決生效后,積極籌集資金,按照判決確定的賠償金額向被害人或其家屬支付賠償款。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強制執行程序,減少雙方的矛盾和糾紛。
2、法院強制執行:如果被告人不主動履行賠償義務,法院可以采取強制執行措施。例如,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告人的財產,拍賣被告人的財產以支付賠償款。同時,法院還可以對被告人采取限制高消費、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措施,促使被告人履行賠償義務。
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與獨立民事訴訟有不同之處,具體解釋如下:
1、訴訟程序不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一并提起的民事訴訟,其訴訟程序與刑事訴訟程序緊密結合。例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審理等環節通常與刑事案件的審理同步進行,由同一審判組織進行審理。而獨立民事訴訟則是單獨提起的民事訴訟,其訴訟程序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
2、證據規則不同:在證據規則方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獨立民事訴訟也存在一些差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證據的收集和審查通常與刑事案件的證據收集和審查同步進行,遵循刑事訴訟的證據規則。例如,刑事訴訟中的證據要求較高,需要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而獨立民事訴訟中,證據的要求相對較低,一般達到高度蓋然性的標準即可。
3、賠償范圍略有差異:雖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獨立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總體上都是針對被害人的損失,但在一些細節上可能存在差異。例如,在精神損害賠償方面,獨立民事訴訟中被害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一般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此外,在賠償標準的確定上,兩種訴訟方式也可能會因法律適用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四條
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被告人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情況認定其悔罪表現,并在量刑時予以考慮。
第一百九十五條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撤訴處理。
刑事被告人以外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附帶民事部分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被告人以外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公告送達以外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可能導致刑事案件審判過分遲延的,可以不將其列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告知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范圍和標準如下: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僅限于因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2、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為,救治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期間伙食費及住宿費等;3、物品損害賠償標準為,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的價格。
一、如果本人無能力賠償,可由別人代為賠償的:
1、根據《民法典》規定,未成年人犯罪造成的損失,其父母有賠償義務,應由其父母賠償。
2、如果有同案犯或者其他人參與作案,其他人不管構成犯罪還是不構成犯罪,根據民法通則規定,都要承擔民事責任,都應賠償。
3、被告人犯罪行為的違法所得,如果有一部分用于家庭生活,對這一部分,其家屬有退賠義務。
4、如果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不是應當判處死刑,并且必須執行的,那么,被告人的親屬應被告人的請求,或者主動提出并征得被告人同意,可以代替被告人賠償。當然,這種賠償也應視為被告人進行的賠償,據此可以對被告人依法適當從寬處罰。
5、成年人犯罪造成的經濟損失,雖然不能讓其家屬或者動用家庭成員共有財產賠償,但可以動用家庭財產中屬于犯罪人那一部份賠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