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在于
法律分析: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3、承擔法律責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并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追究刑事責任一定會判刑嗎
追究刑事責任不一定會導致判刑,因為判刑與具體案件的情況、法律規定以及法庭的裁量權有關。
首先,需要理解刑事責任是指個人因犯罪行為而承擔的法律后果。在一個刑事案件中,法庭會根據犯罪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被告人的過去行為和社會影響等因素,綜合考慮是否對被告人進行刑罰,并決定刑期的長短。
然而,判刑并非是必然結果,因為刑法規定了多種懲罰方式,其中包括無罪判決、緩刑、罰款、社區服務令等。此外,法官也會考慮被告人的個人情況、犯罪動機、認罪態度以及可能的改造和恢復能力等因素,以確定是否判處刑罰。
律師的職責是為被告人提供法律代理和辯護,并在法庭上尋求最有利于被告人的處理方式。律師將通過收集證據、分析法律條文、提出合理的辯護觀點等手段來為被告人爭取最好的結果。這可能包括減輕刑期、緩刑或通過其他替代性懲罰方式來達到更符合案件實際情況和被告人利益的結果。
需要強調的是,每個案件都有其獨特性,判決結果將取決于具體的證據和法律適用。律師的任務是確保被告人得到公正審判,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其合法權益。
總之,在追究刑事責任時,并不是每個被告人都一定會被判處刑罰。刑事審判的結果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法律的適用來確定的。
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條件
刑事責任的認定須同時滿足如下四個條件:
第一,符合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行為實施者為犯罪主體;
第二,犯罪主觀心理方面包含故意或過失的心態;
第三,犯罪客觀層面涉及具有危害性的行為與有害結果,以及它們的因果關聯;
最后,犯罪客體必然由犯罪行為所觸犯的受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所構成。
以故意殺人罪為例,行為人主觀上要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就是剝奪他人生命,客觀上實施了行兇行為并導致他人死亡,這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權利,只要在這些關鍵因素都得以滿足的情況下,罪犯理當受到刑事懲罰。
綜上所述,只有在所有條件均符合刑法規定的前提下,才能啟動對刑事責任的追究。
相關推薦:
刑事諒解書在哪簽(刑事諒解書一般是在派出所開嗎)
刑事審判工作意義(刑事審判刑事審判的意義)
刑事責任由誰追究(追究刑事責任是哪個部門)
不在追究刑事責任(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及其處理)
刑事庭審程序論文(卞建林論文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