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權如何處置及刑期
仿冒他人肖像權屬于民事范疇,依規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以制止侵權活動、消除不良影響、真誠致歉以及賠償損失為具體措施。
受害方既可自行阻止違法行為,亦有權正式要求加害者停止侵權,清除阻礙,按法履行消除影響或者償付損失之責。
若就此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受害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侵犯肖像權屬于違法犯罪嗎
盡管侵犯肖像權常被視為違法行為,但并不意味著其必然觸犯刑法。
作為一項重要人格權,未經授權的商業性利用他人肖像即構成侵權。
其中,侵權行為嚴重者,如獲取巨額經濟利益或引起人格尊嚴受損,可能會上升至刑事層面。
若涉及刑事責任,當事人將依法接受懲處。
因此,案件是否構成犯罪需視具體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決定。
在我國規定侵犯肖像權是什么罪
侵犯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承擔的是民事責任,而非刑事責任,因此通常不會構成犯罪。
根據《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任何侵害民事權益的行為,包括侵犯肖像權,都應當依據該法承擔侵權責任。該法所指的民事權益,涵蓋了個人的諸多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肖像權等,這些都屬于人身和財產權益的范疇。
當個人的肖像權被侵犯時,受侵害者有權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行為,并賠償相應的損失。這種賠償可能包括經濟損失,如因侵權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或預期利益損失,也可能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以彌補受侵害者因侵權行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心靈創傷。
此外,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侵權責任還包括了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形式的責任。這意味著,如果侵權行為對受害者的名譽造成了損害,侵權者還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來消除影響并恢復受害者的名譽。
總的來說,侵犯肖像權雖然不會構成犯罪,但侵權者仍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以賠償受害者的損失并消除其不良影響。
相關推薦:
撤銷生效刑事判決(刑事判決書生效后多久歸檔)
賣假包包刑事拘留(2024年賣假貨被抓了 不判刑最新方案)
刑事審判卷宗復印(法院刑事審判筆錄律師是否可復印)
刑事判決前司法局(刑事案件為什么要到司法局)
刑事案有追訴期嗎(刑事案件追訴期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