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可以采取民事 訴訟 的方式,以對方 侵犯名譽權 為由,起訴到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并賠償損失。 第二,如果對方的行為比較嚴重,已經違反了《 治安處罰 管理條例》,報案后警方有義務進行處理,可以對其進行罰款、拘留的。但索賠的話你還得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三,如果對方的行為非常嚴重,涉嫌構成了侮辱或 誹謗罪 。
法律客觀:《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 管制 或者 剝奪政治權利 。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 證據 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網絡誹謗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在法律上處理方式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具體如下:
1、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對于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可以處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3、刑事責任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例如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即可被認定為刑法第246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網絡誹謗他人名譽權是一種違法行為,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證據保存
及時保存網絡誹謗的證據,如截圖、錄屏等,確保證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可以通過公證機構對侵權事實做證據保全,這是比較典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法律途徑
如果自行取證困難,可以請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且情節嚴重者,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的處罰。
3、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
發現侵權行為時,可以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否則可能對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
4、民事訴訟
如果侵權行為造成損害,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在確定實際侵權人時,如果網絡平臺不愿意提供對方真實信息,可以對網絡平臺提起訴訟,法院可以責令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的網絡用戶的信息。
5、刑事責任
如果網絡誹謗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可以提起刑事自訴,以侮辱罪或者誹謗罪來維護名譽。
收集網絡誹謗的證據的方法具體如下:
1、網絡截圖
對含有誹謗內容的網頁進行截圖,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截圖應能展示誹謗內容、發布時間、發布平臺等關鍵信息。
2、公證保全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公證處對誹謗信息進行公證,以增強證據的法律效力。
3、視頻錄像
如果誹謗內容以視頻形式存在,可以錄制視頻作為證據。
4、證人證言
如果有人目擊或知曉誹謗行為,可以收集他們的證人證言作為證據。
5、平臺協助
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有義務為用戶維權提供便利,包括提供快捷取證等功能。
6、公安機關協助
如果自行取證困難,可以請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公安機關在必要時會向網站管理機構提請調查,以獲取更多后臺數據。
7、反駁證據
準備與誹謗內容相應的反駁證據,以證明誹謗的不實之處。
8、技術手段
公安機關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核實匿名誹謗人的網絡注冊信息或確定其所在地,為案件偵破提供關鍵線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