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逮捕人需要檢察院批準嗎
需要,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需要逮捕的應當報請檢察院批準,否則不能實施逮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逮捕是檢察院批準或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對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執行逮捕需要檢察院批準,最終定罪量刑要由法院依照案情和證據認定。
一、刑事拘留與逮捕的區別有哪些?
(一)執行地點不同。刑事拘留的執行地點在拘留所,而逮捕的執行地點在看守所;
(二)決定機關不同。刑事拘留的決定機關是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逮捕的決定機關是檢察院和法院;
(三)羈押期不同。刑事拘留最長只能羈押三十七天,而逮捕后的羈押期最長可以達到三個月。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緊急情況下依法采取的臨時剝奪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的進行,防止其發生社會危險性,依法采取的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予以羈押的強制措施。
二、什么情況下會被逮捕:
第一: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即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第二:可能判處徒刑以上的刑罰。
第三: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有逮捕必要指:
(一)可能繼續實施犯罪行為,危害社會的;
(二)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三)可能自殺或者逃跑的;
(四)可能實施打擊報復行為的;
(五)可能有礙其他案件偵查的;
(六)其他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情形。
三、逮捕案件的刑事證明標準:
審查批捕部門的干警在審查批捕案件中,要具有起訴意識,把審查的重點放在對證據的審查、分析、運用上。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用證據進行論證、分析,切實查清是否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否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所為,注意把握好證據的證明力。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兩個基本”的原則,刑事證明標準應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每個證據都要查證屬實,并且符合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要求。這是整個案件符合基本證據確鑿的基礎和前提。
二是證據之間能夠互相印證,證據之間的矛盾能夠合理排除。
三是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情節都有相應的證據證明。
四是只有被告人口供(包括共犯口供一致的)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的,不能批捕。
五是全案證據必須形成體系,能夠完整地證實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和情節,實現整個案件“基本事實清楚”。
六是犯罪嫌疑人不供或翻供,只要其他基本證據確鑿的,應依證據批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相關推薦:
刑事責令退賠執行(法院責令退賠如何執行)
再審訴訟須知刑事(最高法院立案最高法院再審立案須知)
哪些可以刑事起訴(哪些刑事案件是可以自己起訴)
刑事拘留怎么翻供(刑事拘留到判刑一般多長時間)
飲酒駕車刑事處罰(醉駕無事故將面臨何種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