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三個條件
一、刑事案件立案必須滿足哪三個條件
1、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的三個條件如下:
(1)經調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該案件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范圍;
(3)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
2、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后,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決定不予立案后又發現新的事實或者證據,或者發現原認定事實錯誤,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立案處理。
二、刑事案件偵查階段流程是什么
1、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受委托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的案件情況。
2、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3、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4、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一個月。
5、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規定,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的條件包括:經調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該案件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范圍;該案件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范圍。
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在我國相關的刑事案件立案的標準主要是根據這類犯罪人員對我國公民和國家的損失進行立案的。一旦違反我國的法律規定或對公民、國家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我國的辦案機關和司法部門立即對這類人員進行逮捕。
一、最新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1、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
第一條 [失火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款)]過失引起火災,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十戶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資料燒毀的;
(四)造成森林火災,過火有林地面積二公頃以上,或者過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積四公頃以上的;
(五)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
本條和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確定。
第二條 [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案(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氟乙酰胺、氟乙酰鈉、毒鼠硅、甘氟原粉、原液、制劑五十克以上,或者餌料二千克以上的;
(四)造成急性中毒、放射性疾病或者造成傳染病流行、暴發的;
(五)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
(六)造成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丟失、被盜、被搶或者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七)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第三條 [違規制造、銷售槍支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依法被指定、確定的槍支制造企業、銷售企業,違反槍支管理規定,以非法銷售為目的,超過限額或者不按照規定的品種制造、配售槍支,或者以非法銷售為目的,制造無號、重號、假號的槍支,或者非法銷售槍支或者在境內銷售為出口制造的槍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違規制造槍支五支以上的;
(二)違規銷售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上述數量標準,但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本條和本規定第四條、第七條規定的槍支,包括槍支散件。成套槍支散件,以相應數量的槍支計;非成套槍支散件,以每三十件為一成套槍支散件計。
第四條 [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藥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二十發以上、氣槍鉛彈一千發以上或者其他非軍用子彈二百發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炸彈、地雷、手雷等具有殺傷性彈藥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持有、私藏的彈藥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
本條規定的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備、配置槍支、彈藥條件的人員,擅自持有槍支、彈藥的行為;私藏,是指依法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人員,在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條件消除后,私自藏匿所配備、配置的槍支、彈藥且拒不交出的行為。
第五條 [非法出租、出借槍支案(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三、四款)]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將槍支出租、出借給未取得公務用槍配備資格的人員或單位,或者將公務用槍用作借債質押物的,應予立案追訴。
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將槍支出租、出借給具有公務用槍配備資格的人員或單位,以及依法配置民用槍支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民用槍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人員輕傷以上傷亡事故的;
(二)造成槍支丟失、被盜、被搶的;
(三)槍支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四)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
第六條 [丟失槍支不報案(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丟失的槍支被他人使用造成人員輕傷以上傷亡事故的;
(二)丟失的槍支被他人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三)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
2、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資助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的,應予立案追訴。本條規定的“資助”,是指為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籌集、提供經費、物資或者提供場所以及其他物質便利的行為?!皩嵤┛植阑顒拥膫€人”,包括預謀實施、準備實施和實際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
我國法律對社會上的各種違法情況和各種損害他人權益的,都應立案進行調查,逮捕這類為人員,合法的維護我國的社會合法權益。對這類違法犯罪者進行處罰,按照這類犯罪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辦理和判決工作。
刑事案件立案標準
一、刑事案件立案標準
1. 存在犯罪事實:案件已受理,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了犯罪。這一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有確鑿證據支持,而非主觀推測。
2. 需追究刑事責任: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應當依法受到刑罰處罰。若行為僅構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追究刑事責任,則不應立案。
3. 屬于管轄范圍:公安機關只能處理法律規定屬其管轄的刑事案件。
二、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后,經審查,若有犯罪事實且需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經縣級以上負責人批準,應予以立案。若不存在犯罪事實,或犯罪事實輕微,或存在其他不需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經縣級以上負責人批準,應不予立案。對有控告人的案件,如決定不予立案,公安機關應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內送達控告人。如后續發現新事實或證據,或原認定事實錯誤,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及時立案處理。
三、刑事案件流程
1. 報案:案件最初的信息來源,公民或單位發現犯罪行為后向公安機關報告。
2. 公安初查:公安機關對報案進行初步調查,以確定是否需要立案。
3. 立案:若初查確認有犯罪事實,且需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公安機關管轄,則立案,案件進入偵查階段。
4. 采取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根據需要對犯罪嫌疑人采取限制自由的措施。
5. 偵查結束:偵查工作完成后,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提交起訴意見書,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6. 審查起訴:檢察機關對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
7. 提起公訴: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案件進入法院審判階段。
刑事案件立案是哪條
刑事案件立案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第一百七十五條。
刑事訴訟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訴人起訴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決定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立案作為刑事訴訟開始的標志,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法定階段;同時,這一訴訟階段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特定的訴訟任務,簡而言之就是決定是否開始刑事訴訟程序。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五條 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但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應當立即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制作移送案件通知書,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并告知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辦理手續,移送主管機關。
對不屬于公安機關職責范圍的事項,在接報案時能夠當場判斷的,應當立即口頭告知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向其他主管機關報案。
對于重復報案、案件正在辦理或者已經辦結的,應當向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作出解釋,不再登記,但有新的事實或者證據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四條 對接受的案件,或者發現的犯罪線索,公安機關應當迅速進行審查。發現案件事實或者線索不明的,必要時,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進行調查核實。
調查核實過程中,公安機關可以依照有關法律和規定采取詢問、查詢、勘驗、鑒定和調取證據材料等不限制被調查對象人身、財產權利的措施。但是,不得對被調查對象采取強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凍結被調查對象的財產,不得采取技術偵查措施。
相關推薦:
打架后可以取保候審嗎(打架沒有諒解書可以取保候審嗎)
傷殘誰來賠償(傷殘賠償是由誰來支付)
韌帶斷裂賠償(韌帶斷裂賠償25萬)
超市盜竊賠償(超市被撬門盜竊如何賠償)
取保候審算不算刑期(取保侯審的時間可以算刑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