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超過3500怎么扣稅?
眾所周知,今年我國新的個稅法已經問世。新個稅法規定:個稅起征點定為每月5000元;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納稅所得額。舉例來說,工資超過3500怎么扣稅呢?具體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是什么?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新的個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執行,2018年10月1日起將實行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指個稅起征點)和稅率。也就是說,從10月份開始,到手的工資就開始按照新標準扣個稅了。作為普通老百姓,大家最關心的無非是新個稅法實施后,自己的工資扣稅減了多少錢?下面以工資超過3500的情況舉例,來介紹一下新個稅法扣稅規則。
工資超過3500怎么扣稅?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比如工資、獎金、津貼)-社保費用-其他扣除-個稅起征點】稅率-速算扣除數。
拿實際情況來說,10月份拿到工資的,起征點按5000元算,稅率按稅率算,每月收入減去社保和起征點后,再乘以稅率,就知道你交多少稅了。
比如你稅前月薪6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后是5500元,再扣除5000元的起征點,你就只有500元需要納稅了。500元乘以最低檔稅率3%,你需要交的稅是15元。
個人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對應稅率3%(這就是上述所說情況);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500元到4500元,對應稅率10%;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500元到9000元,對應稅率20%;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000元到35000元,對應稅率25%;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5000元到55000元,對應稅率30%;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5000元到80000元,對應稅率35%;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對應稅率45%。
總結:以上就是對“工資超過3500元怎么扣稅”的解答。總體來說,稅前工資減去社保費,再減去5000元的個稅起征點,然后對號入座乘以相應納稅所得額的稅率,就得出自己要交多少稅的答案了。
最新個稅如何計算?
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全面修改,采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改革,當月份收入達到超過5000元的納稅人,就開始按照新的個稅計算方法交納個稅。那么,最新的個稅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采取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對于工資、薪金所得以及稿酬、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個人所得,實行分類匯總征稅,即納稅人先把各項所得分別計算納稅,然后再統一按照所得比例進行計算。
免征額度提高:
在新個稅法實施后,每月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度由原來的3500元提高至5000元,這就意味著,每個月的前5000元所得,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
稅率調整:
新個稅法規定,適用累進稅率的綜合所得稅稅率共有7級,稅率較原來的個人所得稅快速模式有所下調。其中,0-36000元稅率為3%,36000-144000元稅率6%,144000-300000元稅率9%,300000-420000元稅率12%,420000-660000元稅率15%,660000-960000元稅率18%,超過960000元稅率36%。
免稅:
個人獲得的外籍職務所得或者在境外發放雙重稅”。此外,個人投資股票等,如果在交易中產生損失,在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將可以抵減納稅收入。
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稅法還設立了專項附加扣除,以此減輕個人負擔。比如繳納社保、公積金等支出,以及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等方面支出,都可以在起征點之外再次扣除。
困難職工:
對塑造家庭、醫療等特殊情況需要考慮的困難職工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也得到了加強,最高減免不會超過4800元。
上述就是最新的個稅計算方法,采用分類匯總征稅,免征額度提高,稅率調整,免稅和專項附加扣除等措施,可以減輕個人所得稅負擔,也是符合國家政策的調整和改進,幫助人們更好地合法管理自己的收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享受稅制優惠。
新個稅是按年交還是按月繳納
2021新個稅繼續采用按月預扣預繳。 次年統算多退少補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個稅是按月計算的,每個月算一次繳一次。但是在年度匯算清繳的時候,當年總收入(應納稅額)沒超過6萬(5000元*12)的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稅的,之前預扣預繳的個稅,可以申請退稅。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是按年征收、按月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由發放工資的單位每月預扣預繳,采用的是累計預扣法。 如果工資每月一萬二,計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需要減去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按照下面方法計算。 每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根據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一、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 注:新個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4] 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萬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兒園,同時父母已經60多歲。 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10000-5000-2000)×3%=90元個稅。 根據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贍養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攤扣除額),所以,個稅=(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征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在今年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廣大就業者應當及時關注相關政策信息,保證自身的知情權。同時,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身為中國公民的義務,向國家繳納個人所得稅也是更好保障自身的利益,享受應當有的社會保險待遇和醫療險待遇等。
相關推薦:
行政制裁分為三類對嗎(行政制裁分為三類對嗎)
勞動仲裁訴訟的程序(勞動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流程)
進行工傷鑒定多長時間(工傷鑒定的最合適時間)
工資拖欠不發怎么辦(公司一直拖欠工資不發怎么辦)
勞動工傷鑒定十級標準(工傷鑒定10級12條標準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