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征地補償標準多少錢一畝
國家征用土地賠償的每畝的價格需要根據土地的性質來確定,具體如下:
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為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點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為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點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點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點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點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點1萬元;
6、房屋補償標準為樓房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搗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7、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為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
8、異地安置補助費每戶2萬元;
9、林木補償標準為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為1至3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元;4至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至36000元;14至2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至80000元;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32000元 ;
10、柞樹林木補償費為1至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4至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至30000元;21至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0至60000元;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0元;
11、紅松林木補償費為1至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4至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0至31000元;21至40年平均每畝補償56000至62000元;41至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0元;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6000元;
12、落葉松林木補償費為1至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4至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0至31000元;21至40年平均每畝補償56000至62000元;41至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0元;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6000元;
13、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補償標準一般林木幼齡林平均每株補償35至65元;中齡林平均每株補償220至300元;成熟林平均每株補償350元;
14、森林植被恢復費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120000元;未成林每畝86600元;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63360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76670元;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50000元;宜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43340元。林業設計費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總和的3%收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國家正規土地賠償多少錢一畝
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6、國家征地補償每畝多少錢,并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答案,因為一般來說每畝土地能夠得到的補償,并不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各地的補償標準也是有所不同的,對于發達地區來說每一畝可以得到的補償金額就會高一點,而一些欠發達地區則就會少一點。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
農村荒山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農村荒山征地補償標準是根據被征收的土地的類型以及被征收的土地面積來確定的。需要注意的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
一、農村荒山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農村荒山荒地征收的賠償標準,征地補償款按土地平均年產值計算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按照土地的用途以及土地之前的年產值來進行一個判斷,當然農村如果是荒山的話,上面不種植一些農作物,它的產值一般不會過多,所以進行補償款項發放的時候,數量上也不會過多的,至于具體的應當由當地政府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二、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在日常生活當中,農村有很多的土地是空閑的,所以國家要進行新農村的建設,就需要將這些土地利用起來發展農村的一些經濟,而對這類型的土地進行征收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的話,也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補償的項目有法律規定,此時一定是要及時的了解相關的規定的。
相關推薦:
車禍立案程序(車禍刑事案件的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立案多久交費(立案后多久交起訴費)
逾期竣工賠償(逾期竣工違約金的法定上限)
立案與舉證期(法院立案后多久開庭)
離婚房產升值(離婚時房產升值的怎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