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糾紛
詐騙行為只要涉案數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就是刑事案件。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按治安案件處理。詐騙是一種違法行為,就追究其法律責任來說,不是民事案件。
詐騙數額達到三千元以上的構成詐騙罪,屬于刑事案件。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犯此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那詐騙屬于刑事還是民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內容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的相關內容中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一般詐騙罪這一類稱為經濟犯罪。經濟犯罪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我國刑法分則第三章規定的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另一類是我國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除此之外,我國刑法分則其他章規定的某些侵害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犯罪,如制造、販賣假藥罪、販毒罪、賄賂罪,也屬于經濟犯罪的范疇。
所謂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于自訴案件進行審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的案件,應當開庭審判;
(二)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自訴人經兩次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訴處理。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對證據有疑問,需要調查核實的,適用本法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的規定。
詐騙案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
詐騙案件的定性取決于涉案金額是否達到刑事立案標準。若涉案金額達到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應視為刑事案件。未達此標準,則按治安案件處理。詐騙行為雖違反法律,但追究法律責任時,通常不被視為民事案件。然而,無論案件性質如何,行為人均有賠償受害人的責任,這屬于民事范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詐騙金額達到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若詐騙手段涉及發布虛假信息,針對不特定多數人,或利用救災、扶貧等款項實施詐騙,則可酌情從嚴懲處。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詳細規定了詐騙罪的處罰標準。數額較大的,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則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將面臨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者,將面臨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由此可見,詐騙案件在法律處理上,依據具體情節和金額標準,可以分為刑事與治安兩類,但行為人都需承擔賠償責任。
詐騙是民事還是刑事案件
詐騙行為屬于民事糾紛還是刑事案件,取決于詐騙的具體數額。
刑事案件標準:
若詐騙數額較大,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則構成刑事犯罪,屬于刑事案件。此時,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檢察院會提起公訴,法院負責審判。犯罪嫌疑人可能面臨刑罰,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構成詐騙罪。
民事糾紛標準:
如果詐騙數額較小,一般會被認定為民事糾紛。受害者可以選擇報警,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返還被騙的錢財。
建議與措施:
遇到詐騙行為,應積極采取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應自認倒霉。根據詐騙數額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詐騙是民事還是刑事案件,這一問題的答案并非絕對恒定。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遭遇各式各樣的騙局,導致財產損失乃至更嚴重的后果。詐騙的性質,取決于其涉及的金額大小。
若詐騙數額相對較小,通常會被視為民事糾紛。在此情況下,受害者可以選擇報警,亦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詐騙者返還被騙財物。
然而,當詐騙數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時,其性質便轉變為刑事案件。此時,公安機關將依法立案偵查,檢察院會提起公訴,并由法院進行審判。犯罪嫌疑人將面臨包括刑罰、拘役、有期徒刑等在內的刑事處罰。
至于詐騙金額具體達到多少才構成刑事犯罪,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以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從而構成詐騙罪。當然,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還需綜合考慮,以作出準確判斷。
因此,面對詐騙行為,受害者切勿自認倒霉,而應積極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法規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法規原文: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相關推薦:
刑事拘留沒被公訴(有過刑事拘留但是沒起訴會怎么樣)
刑事責任管制期限(刑事責任中管制的執行機關是)
刑事能推翻民事嗎(刑事判決能否推翻民事判決)
刑事拘留能開除嗎(一般刑事拘留單位開除嗎)
詐騙屬于刑事民事(詐騙屬于刑事還是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