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
行為人涉嫌誣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誣陷罪賠償具體賠償金額也要根據誹謗誣陷情節綜合判斷。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
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一、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
1、誣陷罪立案標準為:
(1)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
(2)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應當立案;
(3)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應當立案。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面的規定。
二、誣告陷害罪與誹謗罪的區別
二者的共同點表都是針對特定對象,采用捏造事實的手段實施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4、所捏造的事實內容不同:誣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實,誹謗罪捏造的是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事實。
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是什么
誣陷罪立案標準涉及以下幾點嚴重情形:第一,捏造犯罪事實情節嚴重,如虛構事實、夸大事實等;第二,誣告手段惡劣,如使用威脅、暴力等方式;第三,嚴重影響司法機關正常工作,例如造成司法資源浪費或影響公正判決;第四,存在其他嚴重情節。
誣陷罪的賠償標準則需根據具體誹謗誣陷的情節綜合判斷。賠償金額通常基于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包括但不限于精神損害、名譽損失、經濟損失等。在司法實踐中,賠償數額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受害人的損害程度、以及地方的法律政策等因素進行評估。在某些情況下,法院可能還會額外考慮被告的過錯程度、賠償意愿以及受害人的要求,以確定合理的賠償金額。
因此,誣陷罪立案與賠償標準均需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量。立案標準主要關注行為的嚴重性,而賠償標準則需考慮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及其對精神與名譽的影響。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需平衡法律與正義,確保公正判決,同時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
七級傷殘賠償(2024年七級工傷賠償標準)
死人怎么賠償(撞死人怎么算賠償)
臨時雇傭賠償(臨時雇傭致死的賠償標準)
燙傷怎么賠償(燙傷賠償最低標準)
雇主過失賠償(過失性辭退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