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追逃人員的標準范圍包括:
司法機關已批準或決定逮捕、刑事拘留和有證據證明已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逃離居住地、監視地、作案地,經辦案機關抓捕未歸案的,以及從看守、勞改、勞教場所脫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或勞教人員。
網上追逃的條件:
1、是刑事犯罪
2、犯罪事實清楚
3、案犯在逃,符合這三個條件就能上網通緝
并不是說大家都可以從網絡上就可以看到所有通緝犯的資料。一般只有部分A、B級通緝犯。
網上通緝令是公安內部使用,不對整個互聯網開放。
公安機關在網上追逃中逐步形成的普遍做法是: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后,發現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可以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簽發拘留證,將其基本情況和拘留證上網,這樣無論犯罪嫌疑人逃到何處,只要當地公安機關發現蹤跡,就能將其就地羈押。
通常的程序是抓獲地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地公安機關,犯罪地公安機關將簽發的拘留證傳真給抓獲地的公安機關,抓獲地公安機關將傳真件報經當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直接將犯罪嫌疑人羈押在當地看守所。
等犯罪地公安機關來人將犯罪嫌疑人帶回關押后,再讓犯罪嫌疑人在拘留證上簽字,履行法律規定的告知本人訴訟權利、通知家屬等項職責。
擴展資料:
各地、各警種“一把手”的重視,是“清網行動”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以遼寧省為例,“清網行動”前,該省因網上在逃人員數量大,是追逃重點省份之一,但遼寧省提前就實現了行動前網上在逃人員下降率達50%的目標,成為行動中首個獲公安部通令嘉獎的省級公安機關。
其主要做法就是黨委、政府重視,將專項行動上升為黨委、政府行為;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薛恒任“清網行動”領導小組組長,5名黨委成員任副組長,全力推進。
無論從各級公安機關受理的舉報投訴看,還是從“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中群眾提出的意見看,要求公安機關盡快抓捕犯罪嫌疑人,都是群眾反映最集中的突出問題之一。“清網行動”正是為民之舉。
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清網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基本都是公安廳局“一把手”。在貴州,省委政法委、省高法、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省財政廳各一名副職領導任 “清網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
在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梁偉發擔任“清網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其他9名廳領導任副組長;
在北京,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市局“清網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傅政華要求“北京要走在全國最前列”;
在黑龍江,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孫永波要求,必須以戰時的狀態、戰時的標準、戰時的紀律和超常的決心、超常的舉措、超常的力度,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在浙江,新任公安廳廳長孫建國履新第一天即到“清網辦”視察。
在地市級、縣級公安機關,在各警種、部門,“一把手”更是強力推進“清網行動”。
遼寧省沈陽市公安局建立了獎懲機制,對戰績顯著的領導干部和民警及時表彰獎勵,對打不開局面的單位負責人落實談話制度、采取組織措施;
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規定,排名末位的單位 “一把手”要在全市講評大會上做檢查,連續3次排名末位的“一把手”脫離工作崗位專職追逃,直至引咎辭職或免職;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已對戰績靠后的3個縣級公安局進行掛牌督導,先后有16名所隊長被誡勉談話,5名所隊長被停止執行職務專司追逃;
長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在8月共召開黨委會、局長辦公會4次,工作調度會5次,工作例會6次,專題研究、討論、調度全局“清網行動”工作,使分局排名從7月底的全省倒數第二躍升至9月初的全省第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網上追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公安部:“清網行動”網上在逃人員下降率達43%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