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免于刑事處罰是什么意思
有罪免于刑事處罰的意思如下:
一個人犯有罪行,按法律原則應受刑事處罰,但因特定情節,如自首、立功,可以不受刑事處罰。適用于犯罪行為較輕微,或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現,或能積極補救造成損失的情況。免除刑事處罰是法律對某些犯罪行為人的寬容處理。
刑事責任能力:
1、刑事責任能力是指個體具備承擔刑事責任的資格和條件;
2、根據中國刑法規定,年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3、不滿16周歲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可以給予管教;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但可能會被強制醫療。
綜上所述,有罪免于刑事處罰是指個體雖然觸犯法律,但由于自首、立功等特定情節,法律賦予其寬容,允許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不受刑事處罰,這通常適用于輕微犯罪或犯罪后有積極改正行為的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打斷鼻梁骨怎樣免除刑事責任?
打斷鼻梁骨的刑事責任問題涉及復雜的法律判斷。以下是對您提供內容的改寫和潤色,以提升內容質量并確保語義清晰:
一、刑事責任的免除條件
通常情況下,打斷鼻梁骨的行為若構成犯罪,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刑事責任可能被免除。以下是免除刑事責任的幾種可能情況:
1. 情節顯著輕微,未達到犯罪程度。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大,不構成犯罪。
2. 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不同法定最高刑期的犯罪行為有不同的追訴時效,超過該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 通過特赦令免除刑罰。
4. 未告訴或告訴后撤回的案件。例如,侮辱、誹謗、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和侵占等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若沒有告訴或告訴后被撤回,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由于刑事訴訟中反對株連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時,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6. 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若其他生效法律明確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則不再追究。
二、刑事案件的不起訴處理
不起訴是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后依法做出的處理結果之一。它包括三種類型:
1. 法定不起訴,即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起訴情形。
2. 存疑不起訴,當證據不足以支持起訴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
3. 酌定不起訴,考慮到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現,人民檢察院可以不起訴。
不起訴決定的法律效果是終止刑事訴訟,不將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審判。
總結:打斷鼻梁骨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然而,若情節輕微、得到受害者諒解或者符合其他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刑事責任有可能被免除。不起訴決定是人民檢察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作出的終止刑事訴訟的處理。
免予刑事處罰的9種情形
免予刑事處罰的9種情形:
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3、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5、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6、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7、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其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8、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9、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免予刑事處罰是是:人民法院認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但因犯罪情節輕微,而判決免予刑罰的一種處罰。是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構成犯罪為前提,以“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為概括性條件的隨法選擇。法律規定應當免除刑罰的,必須判決免除刑罰。
依法被免于了刑事處罰的人,按照有關規定就應該立即釋放,此時看守所根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的釋放通知文書,辦理釋放手續。雖然免于處罰,但還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 【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第二十二條 【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七條 【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 【脅從犯】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相關推薦:
免刑事責任的條件(法院判免于刑事處罰的條件是什么)
車撞人算刑事責任(撞人屬于民事還是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審委會(刑事案件到審委會是好還是壞)
刑事犯罪級別管轄(法院刑事案件的管轄范圍包括哪些)
刑事訴訟合并起訴(刑事案件合并審理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