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擔刑事責任等于無罪嗎
不承擔刑事責任并不意味著無罪。有些情況下,犯罪嫌疑人可能由于情節輕微,或涉及金額較小,或是年齡未達到法定責任年齡,而被免除刑事責任。但這并不表示其行為未構成犯罪,刑事責任是犯罪者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這一責任根據刑事法律來追究,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依據為《刑法》第三條,即法律明確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據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未明確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免除刑事責任是否等同于無罪
解除或免除刑事責任并不等同于確認無人有罪,確切地說,那些原本應受責罰者由于某些情況下的罪行程度較輕,則可能會得以解除或者免除刑事責任。
所謂的“免除刑事責任”,實則是由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該特定行為構成刑事犯罪,然而又考慮到犯罪情節輕微,最終決定予以免予刑罰的懲罰方式。
因此,免除刑事責任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已證實構成犯罪事實,故此舉并非未能查找出真實罪犯的無罪認定。
免予刑事處罰的9種情形
免予刑事處罰的9種情形包括: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這種情況下,行為雖然違法,但情節太輕微,不被視為犯罪。
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如果犯罪行為已經過了法定的追訴時效,那么就不能再追究刑事責任。
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特赦是國家對某些犯罪分子的刑罰給予免除的一種特殊措施。
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這類犯罪需要受害人親自去法院告訴才能處理,如果受害人沒有告訴或者撤回了告訴,就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死亡,就無法繼續追究刑事責任。
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根據其他法律規定,可能還存在一些特定的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形都是針對刑事責任而言。雖然可能免予刑事處罰,但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并不一定能夠免除。
另外,還有兩種特殊的免予刑事處罰情形:
對于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予刑事處罰,而是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這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和成長。
對于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即使其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負刑事責任。這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最后一種情形與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有關:
如果行為屬于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并且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這是為了保護個人在面臨非法侵害或危險時采取合理行動的權利。
相關推薦:
工廠燒傷賠償(在工廠燒傷怎么賠償法)
為什么等批捕后在取保(批捕前和批捕后取保候審是有何不同)
同案犯必須一起取保嗎(為什么幾個人犯法要一起取保)
辦理保釋需要什么條件(保釋有什么條件 保釋要滿足那些條件)
不能取保候審會判幾年(不能取保候審的情形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