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二審與再審的區別
一、二審與再審的主要區別在于提起的主體、審理的對象、提起的理由、時間限制以及審理法院的不同。
首先,提起的主體不同。二審程序由第一審程序中的當事人發起,而再審程序則由原審人民法院的院長、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
其次,審理的對象各異。二審程序針對的是尚未生效的判決或裁定,而再審程序則涉及已生效的判決或裁定。
再者,提起的理由也存在差異。二審中,只要當事人主觀上認為判決或裁定有誤,即可發起上訴,而再審則需法院院長、檢察院、上級法院發現生效判決或裁定違反法律規定,存在錯誤。
時間限制上,二審程序有明確的期限要求: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對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限為10日。相比之下,再審程序并無具體時間限制。
審理法院方面,二審必須由一審法院的上級法院進行,而再審則可以根據情況由原法院、原法院的上級法院或更高層法院審理。
二、法律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以下內容:1、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和近親屬等有權對一審判決、裁定提出上訴。2、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一審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出抗訴。
申訴和再審的區別
申訴和再審的區別如下:
1、申請的主體不同。申請再審的主體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再審申請的主體為原審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2、期限不同。申請再審的期限是法律文書生效后的2年內,而申訴沒有時間限制。
3、管轄法院不同。申訴流程如下:
1、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遞交上訴狀。
3、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
4、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二條
申訴的提出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相關推薦:
刑事訴訟復議主體(刑事訴訟法復議有哪些相關內容)
刑事案啥時候收監(刑事案件開庭后多久收監)
刑事起訴書怎么查(刑事案件查詢網上查詢可以嗎)
刑事再審庭審提綱(刑事案件辦案流程圖)
近親屬刑事委托書(近親屬作為代理人授權委托書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