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決后民事賠償怎么處理
法律分析:刑事判決后民事賠償要根據(jù)實際案件情況而定,如果造成了他人權益損害就是需要賠償,當事人可以協(xié)商處理,無法協(xié)商的可以起訴到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處理。對于刑事責任的承擔,不能夠免除民事賠償責任,應當繼續(xù)賠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之間的法律關系都存在錯誤認識,認為當事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就可以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或者是減輕了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 被監(jiān)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guī)定:(一)未經執(zhí)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zhí)行監(jiān)視居住的處所;(二)未經執(zhí)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jù)或者串供;(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zhí)行機關保存。被監(jiān)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guī)定,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了,還能寫諒解書嗎
可以減刑。《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中明文規(guī)定:對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屬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罪行輕重、諒解的原因以及認罪悔罪的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 20 %以下。
被刑事拘留是否可以中止民事訴訟
被告被刑事拘留可以中止民事訴訟,要按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則處理。民事案件中止審理,等刑事案件結案后再處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jù),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辟謠】
刑事拘留后必須判刑?
真相:不是
解析:
刑事拘留是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一種,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于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而是否會被判刑是需要看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二者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提醒】
刑事拘留的條件是什么?
刑事拘留的條件如下:
1、是現(xiàn)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2、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xiàn)有犯罪證據(jù)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jù)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
刑事立案能否終止民事訴訟?
刑事立案后,同樣可暫時停止民事訴訟流程,待刑事案件完成后再次進行審理。
此外,根據(jù)相關法令,民事訴訟程序也可能因下列情形而中止:
作為被告一方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其權利和義務尚未明確由誰承擔等。
相關推薦:
不能取保候審會判幾年(不能取保候審的情形包括什么)
批捕后取保候審可以嗎(檢察院批捕后能否申請取保候審)
醉駕取保候審還關羈嗎(醉駕取保候審后仍需判處拘役嗎)
取保法院開庭會帶銬嗎(法院開庭對取保被告人是否帶銬)
律師可以辦取保候審嗎(請律師辦理取保候審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