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保險的基本概念是怎樣的?
工傷保險是由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建立工傷保險基金,以保障因工受傷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其保障范圍包括工作領域中的事故傷害和患職業病,以及法規規定的特定傷病情形。
二、工傷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雇主責任原則:工傷責任本質上屬于雇主責任,工傷保險則是社會工傷風險分散機制,通過企業(雇主)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后,大部分補償義務轉移至工傷保險基金承擔。因此,工傷保險費由單位全部繳納,職工個人不需要繳納。無責任補償原則:也稱“補償不追究過失”原則,指無論工傷事故的責任是在雇主或者第三人還是傷者本人,只要符合工傷認定要件,受傷害者均應得到法定的工傷補償(簽署傷亡概不負責條款無效)。補償與預防、康復相結合原則:將經濟補償和工傷預防、工傷康復有機結合,避免和減少工傷事故發生,實現“傷而不殘、殘而不廢”,促進工傷人員回歸崗位、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更好地保障其職業安全健康權益。三、工傷認定的“三要素(三工原則)”是什么?
工傷認定的“三要素”包括:
工作時間:指法律規定的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包括加班加點的時間。工作場所:指職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場所,以及領導臨時指派其所從事工作的場所。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指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或者急性中毒等事故。四、特殊工傷情形的案例分析
上班時“串崗”受傷:吳某在上班時,見同車間班組人手緊張,遂前去幫忙,因操作不當受傷。雖非在本崗位受傷,但符合工傷認定的三個基本要素,應認定為工傷。去更衣室換穿工作服時摔傷:李某上班到達酒店后,在去更衣室換穿工作服的途中摔傷。屬于工作前在工作場所內做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工作受傷,應認定為工傷。上班期間遭受暴力受傷:郭某作為保安,在工作期間因進場事宜與外來人員發生爭執被打傷,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應認定為工傷。工作期間身體不適下班回宿舍休息后死亡:李某在單位上班時感到身體不適,告知同事和主管后繼續堅持上班,直至下班回宿舍休息后死亡。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發病,在48小時之內搶救無效死亡情形,應視同工傷。領導未指派自行因工外出,返程遭遇交通事故:陳某為不影響正常生產,自行去縣城校正油泵,在校完油泵返廠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傷。屬于因工外出的情形,應認定為工傷。下班后與同事聚會唱歌,返程交通事故受傷:劉某下班后與同事聚會唱歌,返程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傷。因已明顯超出合理下班時間和下班路線,不應認定為工傷。專職司機犯交通肇事罪:楊某作為司機,在某次出車途中疲勞駕駛不慎撞車,造成嚴重后果,被認定負全部責任并被判決為交通肇事罪。但仍可認定為工傷,因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職工因醉酒在上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譚某在上班途中因醉酒橫穿馬路被機動車撞倒死亡。雖符合交通事故認定條件,但因其醉酒狀態,存在不認定工傷情形,故不應認定為工傷。五、不認定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故意犯罪的:因故意犯罪行為造成的傷亡,具有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應受到刑法制裁,不認定為工傷。醉酒或者吸毒的:由于醉酒、吸毒導致行為失去控制,引發各種事故不能作為工傷處理。自殘或者自殺的:自殘或者自殺與工作沒有必然聯系,職工本人對自己的死傷存在著主觀故意,不認定為工傷。六、特定情形下,工傷保險責任如何確定?
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使用勞動者的承包方不具備用人單位資格的,由具備用人單位資格的發包方承擔工傷保險責任。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七、有哪些情形可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根據《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40條規定,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拒絕治療的。如果企業受傷車間沒有報工傷,被查出后,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確保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處理措施如下:
工傷認定申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若單位未在規定時間內(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報工傷,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有權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責任:用人單位因未按規定申報工傷,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法律責任和處罰。這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工傷職工在此期間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此舉旨在督促用人單位及時履行工傷申報義務,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工傷認定流程:在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工傷職工需要準備充分的材料,如勞動關系證明材料、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等。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將對這些材料進行調查核實,并作出是否屬于工傷的認定決定。一旦認定為工傷,工傷職工即可按照工傷待遇的相關規定享受相應權益。
法律保障:整個處理過程將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確保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時,也提醒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履行工傷申報義務,共同維護和諧的勞動關系。
相關推薦:
員工突然離職造成損失,公司如何依法追償?(員工擅自離職怎么賠償公司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