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居家辦公管理辦法如下: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居家辦公作為新興的靈活工作方式都將會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工作當中,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這需要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不斷提升對勞動關系尤其是勞動定額的管理技能,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更高效益。
1、考勤打卡。
要求員工定時定點進行線上打卡考勤,形成電子考勤記錄,并每周或每月將員工的電子考勤記錄發送給員工,要求員工確認對電子考勤記錄是否有異議。
除要求員工打卡考勤外,單位可以與員工約定或制定規章制度規定,員工應定時提交日報、周報以及工作相關的申請單據等
2、對居家辦公員工加班進行管理。
即使員工在家辦公也會有加班的情況存在,可按照單位規定確實屬于加班加點的,單位應照常支付員工加班費或安排補休。
但由于居家辦公的靈活性,可能存在員工因自身原因,將工作安排在非工作時間完成的情況,此時單位應對員工在工作時間內的工作情況進行勞動定額管理,便于監督員工是否確實存在需要加班的情況,并要求員工按規定提交加班申請。
3、對居家辦公的員工進行商業秘密保護管理。
首先單位需要向員工明確商業秘密的范圍,其次單位可以通過向員工配備辦公電腦、設置單位信息訪問權限、還可以與員工約定“電子通訊守則”,明確員工發送電子郵件以及辦公群內溝通的管理要求。
一、總體要求
(一)全區實行居家辦公。區域內單位全面落實居家辦公要求。居住在海淀、工作在外區人員,在海淀居家辦公。居住在外區、在海淀工作人員,在居住地居家辦公。確需上崗的,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實行單位、居住地“點對點”工作。
(二)規范居家辦公情形。除承擔防疫任務、城市運行、公共服務人員外,實行居家辦公。實行居家辦公區域內的單位,確需到崗的,到崗人員相對固定,實行單位、居住地“點對點”閉環管理。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落實居家辦公要求。
(三)嚴格居家辦公要求。居家辦公人員要主動向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備,統一納入社區防控體系。服從社區管理,加強健康監測,落實檢測篩查要求。居家辦公期間堅持非必要不流動,不聚會、不串門、不出游、不扎堆。
(四)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堅持“誰管理、誰負責”,居家辦公人員所在單位要統籌做好員工居家辦公的具體安排和教育管理。督促所屬員工落實社區防疫要求。每日報告個人健康狀況,嚴防失管漏管。
疫情期間實現穩定安全的“線上辦公,居家辦公必備的四個基本條件
第一,企業的業務系統和數據要云化
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和數據要部署到云上,或者互聯網可以流暢訪問到的節點上,例如:微軟云、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或者托管到IDC(雖然已經過時,但是畢竟有用)。
第二,客戶端設備云化
員工的電腦要采用筆記本電腦或者云桌面的方式,無論員工在哪里,均可以靈活操作自己的客戶端,與核心業務系統和數據交互。臺式機等固定化的客戶端工作設備,在遠程辦公和居家辦公的大背景之下,顯得笨拙和不便利。
第三,安全復雜化
線下辦公的業務數據和移動客戶端之間的交互訪問是比較單一的,但是,線上辦公之后,我們在防護安全性,傳輸安全性等方面需要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例如,深信服、安全狗、火絨安全等都有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第四,運維即時化
實現線上辦公后,企業員工可能在家里,在辦公室里,或者不幸隔離區域,在如此復雜的互聯網環境下,對IT運維方面的求助是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發起的,如何實現運維的即時性,是企業要考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勞動法》第38條的規定,由用人單位合理確定計件制的報酬標準。同工同酬是平等原則在勞動報酬領域的具化,故而不能以遠程勞動形態下勞動者自主性和靈性增強、勞動關系的使用從屬性減弱為由,在工資待遇上給予差別對待,更不能將遠程勞動形態作為雇主逃避責任或降低勞動力使用成本的不當手段。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居家辦公工資按正常標準發放。企業安排的以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按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發放,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若企業無故拖欠工資、減少工資數額或者不發放工資的,可向行政執法部門舉報,請求企業予以糾正,維護自己的合法工資權益。若企業暫無支付能力的,可與企業協商延期支付。
《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和勞動關系協調工作的通知》
第四條
對疫情防控期間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保障職工工資權益,對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或未返崗期間,用完各類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勞動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主動指導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開展協商,參照國家關于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支付工資、發放生活費;監督企業履行依法隔離期、醫療期職工工資支付義務,對于企業安排以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職工,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工資。同時,對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企業,引導職工與企業協商延期支付,在充分征求職工意見基礎上,制定支付計劃并監督執行、保障實施。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行為,提請行政執法部門及時予以糾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