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申請人應當提交書面的仲裁申請,并依照被申請人的數量提交副本。申請書應載明法定內容,包括:
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會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擴展資料: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生以下勞動爭議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勞動仲裁
申請勞動仲裁的流程是怎樣的?
1、發生勞動爭議,必須先申請勞動仲裁,對于勞動仲裁裁決結果不滿意的才可以起訴到法院。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一般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
2、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大部分地區還要求提交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
3、提交材料齊全后,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給申請人出具案件受理通知書),然后通知雙方開庭時間,進行開庭審理。
庭審之后對雙方進行調解(開庭前也許會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一般立案后60天內結案;對于裁決書不服,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在收到裁決書15天內可以起訴到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生以下勞動爭議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勞動仲裁
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的,需要向用人單位所在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以下材料:1.勞動仲裁申請書一式三份:2.勞動者的身份證復印件和原件一份;3.被申請人的身份證明。4.相關證據及證據清單各一份。5.有委托代理人的,需要提交公函、授權委托書等。
作為勞動者,遇到勞動爭議,可以通過勞動仲裁維權。那么,勞動仲裁的程序應該怎么走呢?在辦理勞動仲裁手續之前,還應注意在法定期限內及時申請勞動仲裁。法律上,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期限是多久?下面會給你更詳細的解讀。
一、如何進入勞動仲裁程序
仲裁申請人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并按照被申請人數量提交副本。申請書應當載明法定內容,包括:
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和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
2.仲裁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面申請仲裁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錄并告知對方。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請后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5日內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答復的,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決定受理申請的,應當作出受理決定并送達申請人,申請副本應當在受理后5日內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10日內提交答辯書,但未提交答辯書不影響案件的仲裁。
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是多久
根據現行勞動法,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期限為60天。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延長了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限,完善了時效中斷和中止制度。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同時規定訴訟時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仲裁時效期限從中斷時起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期限內申請仲裁的,仲裁期限中止。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此外,法律還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發生拖欠勞動報酬糾紛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時效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