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交通事故發生后首先要進行事故責任認定,具體責任認定要有交警部門結合現場情況以及雙方的違章程度確定。由于沒在現場,是不能確定責任的,責任認定后,根據責任比例確定賠償問題,全部損失首先在交強險限額內全部賠償:被保險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賠償限額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人民幣。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0元人民幣。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人民幣。二、被保險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0000元人民幣。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元人民幣。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元人民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1、交通事故對肇事者自身的危害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造成交通事故,將面臨三大責任:
(1)行政責任
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定,將要面臨警告、罰款、暫扣、拘留等行政處罰;
(2)民事責任
駕駛人造成交通事故,其違法行為與事故的發生構成因果關系的,對于損害后果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3)刑事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害后果一次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一次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或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
對于駕駛員造成交通事故,存在上述后果之一的,即構成“交通肇事罪”,按照《刑法》第133條規定,將面臨3—7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責任。
2、交通事故對受害人家庭的危害
(1)對致傷人員家庭的危害
交通事故致人損傷后,傷者在醫治過程中,喪失了工作、學習的機會,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分散了家人的精力和時間,甚至會延誤其升學、升職、就業等機會。最終的賠償也只是對傷者直接損失的補償,無法彌補其他方面的間接危害。
(2)對致殘人員家庭的危害
交通事故致人殘疾后,隨著危害程度的加重,受害人變殘,個人的美好前景得以喪失,直至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嚴重者導致死亡。
交通事故在給受害人個體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給其家人帶來麻煩與痛苦,使家庭醫療費用支出額外增加、家庭日常開支增大,使受害人的家庭失去勞動力、失去經濟收入來源,使受害人家庭變得殘缺不全等。
(3)對死亡人員家庭的危害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使得原本完整的家庭瞬間殘缺,失去父母的孩子從此得不到應有的愛護,失去親人的痛苦和陰影,將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難以愈合的創傷有可能影響或改變他們的將來。
3、交通事故對社會的危害
無論是引起人的傷亡還是物的損壞,都將會對社會資源造成浪費。對于在事故中受傷的及死亡的人員和受到損壞的財產而言,如果不發生交通事故,就不會引起人的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些在事故中受傷及死亡的人員受到損壞的財產,就可以繼續為社會發揮效益.
與此同時,交通通警察趕赴事故現場處理事故,醫院組織醫務力量搶救傷者,消防參與救援等等需要增加社會成本,事故現場導致交通受阻或中斷也會對國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
擴展資料:
交通事故的處理步驟:
一、受理報案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接到當事人或其他人的報案之后,按照管轄范圍予以立案。
二、現場處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員趕赴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勘查現場,收集證據。
三、責任認定
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實的基礎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事故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作用大小等,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作出認定。
四、裁決處罰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依據有關規定,對肇事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吊扣、吊銷駕駛證或拘留的處罰。
五、損害賠償調解
對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的賠償,按照有關規定和賠償標準,根據事故責任劃分相應的賠償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
部門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雙方同意達成協議,由事故調解人員制作并發給損害賠償調解書。
六、向法院起訴
如雙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調解無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終止調解,并發給調解終結書,由當事雙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參考資料:交通事故_百度百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