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辭退不支付補償金的話可以到當地的仲裁機構申請勞動仲裁,不過,如果用人單位已經提前一個月通知了職工,就可以不支付補償金。因為公司都已經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合同肯定也不能繼續履行,公司不提前通知的,就得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賠償。
一、公司解散辭退員工不給補償怎么辦?
可到單位所屬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解散,應與職工解除合同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哪些材料?
1、申訴書申訴人應當按照規定如實準確填寫《申訴書》,《申訴書》一式三份,其中兩份由申訴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訴人留存;
2、身份證明申訴人是勞動者的,提交本人身份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申訴人是用人單位的,提交本單位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本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證明、授權委托書等;
3、能夠證明與被訴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有關材料如勞動合同(聘用合同或協議)、解除或終止合同通知書、工資單(條)、社會保險繳費證明等材料及復印件;
4、其他材料申訴人在申請勞動仲裁時,仲裁委根據立案審查的需要,要求申訴人提交能夠證明被訴人身份的有關材料的,申訴人應當提交。如被訴人是用人單位的,應當提交其工商注冊登記相關情況的證明(包括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經營地等情況);如被訴人是勞動者的,應當提交其本人戶口所在地、現居住地地址、聯系電話等。
實際上,很多員工都覺得公司都已經破產解散了,也就不跟公司去索要相關的補償金了,其實按照法律的規定,在解散的時候,公司也應該先支付職工的工資和相應的補償金。但這種特殊情況下,只要辭退職工的程序合法,就不存在補償金。
一般說計算經濟補償金時,這里的月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至于加班加點工資,也就是加班工資,其實并不包括在內。因而,在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時候,就不應當將勞動者的加班工資一并計算在內。
公司解散但無力支付賠償怎么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無力或暫時無力支付欠薪,被欠薪的勞動者本人可以申請墊付欠薪:
1、企業因宣告破產、解散或者被撤銷進入清算程序,且欠薪事實已由企業、企業清算組織確認,或者已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查實的;
2、企業因經營者隱匿、出走等原因已停止經營,且欠薪事實已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查實的。
一般出現公司章程中規定的情形,或者法定的情形,那么可能會導致公司被解散,而公司解散也會導致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提前終止。按照《勞動合同法》中的有關規定來看,這種情況下導致勞動關系提前終止,公司需要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般說計算經濟補償金時,這里的月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至于加班加點工資,也就是加班工資,其實并不包括在內。因而,在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時候,就不應當將勞動者的加班工資一并計算在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