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物價多少算違法
一、哄抬物價刑事立案標準 哄抬物價并不是犯罪的行為,但如果在疫情或者其他緊急的情況下,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物資價值,非法牟利數額達到一萬以上的,按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非法經營罪】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二、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哄抬物價并不是犯罪的行為,但如果在疫情或者其他緊急的情況下,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物資價值,非法牟利數額達到一萬以上的,按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進行咨詢,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被中介忽悠賣了怎么處理
一、被房屋中介騙怎么辦 1、被房屋中介騙了,當事人有兩種處理方式: (1)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民事賠償。要求房屋中介賠償因詐騙造成的損失; (2)如果構成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房屋中介的刑事責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二、怎樣認定房屋中介價格欺詐 1、虛假宣傳,引誘消費者簽訂合同。一些房屋中介公司以所謂“質優價廉”的房屋招徠看房客戶。投訴案例中就出現過廣告中假稱家具家電設施轉讓,卻在合同中不加注明,以至消費者購房與看房不實。 2、訂立霸王合同,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一消費者投訴稱,某中介公司在簽訂合同時,約定無論是否經過其介紹,只要消費者與中介公司的信息房源簽訂了合同,就得向其支付中介費。這些條款是不合法的。 3、違規操作,使消費者利益受損。有的中介公司介紹給消費者的房屋屬于非法或缺乏合法手續的房屋,致使購房戶無法辦理手續;有的房屋沒有產權證無法購買,但中介公司為賺取中介費,卻對購房者說不用辦理手續,法律上這樣的房子是得不到保障的。 4、巧立名目,收取各項費用。有的中介公司找種種借口,除正當中介費用外,還收取所謂看房費、咨詢費等費用。 5、交費容易退費難。從投訴反映來看,交到中介公司手里的錢很難退回到消費者手上。比如租房到期后,中介公司應退還其房屋押金,但一些中介公司找出如東西損壞等借口,就是不退押金。 6、無證“黑中介”騙取錢財。一些沒有固定經營場所、無證照的“黑中介”利用消費者的不知情騙取錢財,一旦被發現便溜之大吉。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房屋中介欺騙,造成受害人損失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訴主張賠償。如果構成刑事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中介的刑事責任。希望以上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咨詢,咨詢專業律師。
反向抹零犯法嗎
如果金額不多,不違法,不需要負刑事責任,但是這一行為仍不可取。不算欺詐的。構成欺詐的條件是,經營者未明碼標價導致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對價明顯高于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價格。或者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欺詐行為。但吳某的情況是服裝店消費后,根據小票就知道其消費的價格,并知道服裝店店多收取了0.44元,服裝店多收取的0.44元,并不是采取價格欺詐行為所收取的。綜上,服裝店的行為不存在欺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商業詐騙的定罪標準是什么
商業詐騙的定罪標準是什么商業詐騙的定罪標準如下:
1、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相關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2、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商業詐騙罪的立案程序,是指立案階段中各種訴訟活動的步驟和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立案程序包括對于立案材料的接受、審查和處理三個部分如下:
1、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開始;
2、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發生,依法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
3、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后,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結果。
商業欺詐是指在市場交易、投資、服務過程中,通過虛構隱瞞事實、發布虛假信息、簽訂虛假合同以及夸大宣傳等手段,誤導、欺騙單位和個人,騙取錢財和各種物質利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商業欺詐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合同欺詐、廣告欺詐、價格欺詐、服務欺詐、包裝欺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相關推薦:
價格欺詐刑事責任(標錯價格欺詐怎么處理)
公司會計刑事責任(公司違法會計會判刑嗎)
刑事案有沒有執行(刑事案件判決后多久執行)
公司刑事老板賠償(打工被判刑老板應補償嗎)
偷稅有刑事責任嗎(偷逃稅是否會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