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稽查立案多久抓人
稅務稽查的立案后,抓人的時間并沒有固定的規定。稅務機關在查稅的基本程序中,首先會根據案源信息篩選,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后,進行檢查,檢查實施之日起60日內完成,如果需要延長檢查時間,應當經稽查局局長批準。之后,將檢查結果和相關材料在5個工作日內移交審理部門審理,并辦理交接手續。
稅務稽查的構成包括稽查選案、審理和強制執行等環節。稽查選案是通過人工選案、計算機選案、舉報以及其他方法來確定稅務稽查對象。審理是對稅務違法案件在實施稽查完畢的基礎上,核準案件實施、審查鑒別證據、分析認定案件性質,并制作相應的報告和決定書。強制執行是在被查對象逾期不履行稅務機關做出的法律文書所規定的義務時,稅務機關采取的措施。
對于稅收違法行為的處罰,應根據《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處理。如果涉嫌經濟犯罪,還將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進行處理。
稅務立案后怎么調查
稅務立案后怎么調查一、正面回答
稅務立案后調查過程:
1、調查時,應找知情人或被查處對象了解案發情況及有關線索,根據需要,查閱與被查處對象有關的帳簿、報表、票證等納稅資料,檢查其商品、貨物和資金往來情況,收集違章證據和有關資料;
2、調查機關和調查人員應將認定的事實同被查處對象見面,認真聽取其申辯,然后寫出調查報告。
3、案件查清后,應報經領導批準,轉入定性處理。
二、分析
立案的意思就是公安及行政執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決定將其作為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立案的首要條件是應有犯罪事實,若沒有犯罪事實的話就不能立案。
三、稅務稽查會產生的風險有哪些?
1、補稅、加收滯納金、罰款。一旦查出少繳稅款的問題,一般會被補稅,加收滯納金。滯納金相當于占用國家稅款的時間成本,性質類似于利息,但比利息高出很多,相當于年息18%。罰款是違法行為應該付出的代價,罰款多少,有一定的彈性;
2、在補繳稅款、滯納金、罰款、被曝光之外,被追究刑事責任。因涉稅問題,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稽查立案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稅務稽查立案是指稅務機關通過對稽查對象進行稅務稽查監督發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公民、組織實施了稅務違法行為,或者通過受理公民的申訴、控告、舉報以及其他信息渠道獲悉行政管理相對方實施了稅務違法行為,經初步判明稅務違法程度達到規定標準的情況,應當立案。
法律依據:《稅務稽查工作規程》 第十三條 稅務稽查對象中經初步判明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均應立案查處:
(一)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以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非法提供賬戶、發票證明或者其他方便,導致稅收流失的。
(二)未有第一項所列行為,但查補稅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根據本地情況在此幅度內確定)。
(三)私自印制、偽造、倒賣、非法代開、虛開發票、非法攜帶、郵寄、運輸或者存放空白發票,偽造、私自制作發票監制章、發票防偽專用品的。
(四)稅務機關認為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主要指沒有第一至三項所列舉的行為、補稅數額不大,但情節嚴重,如有經營行為不到稅務機關進行稅務登記經反復教育又不改正的;不按時申報,長期拖欠稅款需要進行罰款處理等。
稅務立案后怎么調查
一、稅務立案后怎么調查
1、稅務立案后調查的方式如下:
(1)調查時,應找知情人或被查處對象了解案發情況及有關線索,根據需要,查閱與被查處對象有關的帳簿、報表、票證等納稅資料,檢查其商品、貨物和資金往來情況,收集違章證據和有關資料;
(2)調查機關和調查人員應將認定的事實同被查處對象見面,認真聽取其申辯,然后寫出調查報告;
(3)案件查清后,應報經領導批準,轉入定性處理。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立案的機關】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三條
【立案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二、立案調查需要什么條件
立案調查需要以下條件:
1、有證據證明違法事實存在;
2、有明確的違法主體;
3、達到法律規定的處罰條件;
4、屬于該機關管轄范圍。
相關推薦:
破產和解立案(企業破產流程詳解)
不投標能退保證金嗎(交了保證金不投標保證金可以退嗎)
并購什么意思及特點(并購什么意思及特點)
立案根據賬號(賬號被找回多少錢可以立案)
分公司注冊流程一樣嗎(分公司注冊流程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