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析:第七條屬人管轄權的獨特視角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第七條中,我們觸及了至關重要的屬人管轄權原則。這一條款規定,無論公民身處何地,只要其在中國境外犯下符合本法規定的罪行,都將適用我國法律,除非該罪行法定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時可以考慮不追究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無論在何處犯罪,同樣適用本法。
以陳先貴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為例(《刑事審判參考》2000年第3集,第61號),刑法第七條“但書”部分的解讀至關重要。法院在裁決時,會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綜合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做出公正判決,不受最高刑限的嚴格約束。同樣,袁閔鋼和包華敏騙取出境證件案(《刑事審判參考》2000年第4集,第69號)則揭示了國籍認定的復雜性,當被告人的國籍存在爭議時,會參照公安機關和外事部門的確認結果,確保法律適用的準確。
對于第七條的“但書”部分,有人認為它涉及的是根據犯罪嚴重程度靈活適用法定最高刑。另外,盡管屬人管轄原則通常不以雙重犯罪為前提,但關于某些特殊情況,如我國公民在國外的行為未觸犯他國法律且未侵犯我國利益,是否可以類推適用第八條“但書”條款,仍存在學術討論。
在實際管轄問題上,《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十條提供了明確指引:對于中國公民在國外的犯罪行為,可由其登陸地、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且被害人同樣享有這種管轄權選擇權。
以下是《刑事審判參考(總第66集)》的部分目錄:
《刑事審判參考》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主辦的業務指導和研究性連續出版物,自1999年4月創辦以來,秉承立足實踐、突出實用、重在指導、體現權威的編輯宗旨,在編輯委員會成員、作者和讀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聯系刑事司法實踐,為刑事司法人員提供了有針對性和權威性的業務指導和參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員和刑事法律教學、研究人員的廣泛肯定和歡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