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中的審判流程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中的審判流程主要有以下幾步哦:
開庭:就像是劇場開幕一樣,審判長會先檢查一下大家都到齊了沒,然后告訴大家這次要審理的是什么案子,還有負責審理的合議庭成員都有誰。
法庭調查:這一步就像是偵探在搜集線索,法庭會在公訴人、當事人和其他小伙伴的參與下,一起對案件的事實和證據進行調查和核對,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法庭辯論:調查完線索后,就到了大家各抒己見的時候了。審判長會宣布調查結束,然后大家就可以開始圍繞案件進行辯論啦。
被告人最后陳述:辯論結束后,被告人還有機會進行最后的陳述,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評議、判決和宣判:最后,合議庭會對案件進行評議,然后做出判決,并正式向大家宣布判決結果。
這就是刑事訴訟法中審判流程的大致內容啦,希望這樣解釋能讓你更明白哦!
刑事訴訟審判程序流程是什么
刑事案件的審判流程是先由工作人員進行庭前準備,然后宣告開庭,開庭的話就會宣讀法庭秩序,詢問犯罪嫌疑人一些必要的問題,接下來進入到法庭調查階段,然后是控辯雙方進行控辯,最后會讓犯罪嫌疑人做陳述,然后由法院宣判。
一、刑事訴訟審判程序流程是什么?
(一)庭前準備。查閱公訴人移送審查起訴的案卷材料,必要時召開庭前會議排除非法證據。
(二)開庭。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查明各訴訟參與人是否已經到庭、宣讀法庭規則等,審判人員就座后由審判長宣布開庭,傳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相關訴訟權利,詢問是否申請回避等。
(三)法庭調查通過向被告人或證人發問以及舉證質證等查明案件事實。
(四)法庭辯論控訴方與辯護方就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罪責輕重、證據是否確實充分,以及如何適用刑罰等問題,進行互相辯論。
(五)被告人最后陳述審判長在宣布辯論終結后,被告人有最后陳述的權利。
二、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第二百零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八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就算刑事案件不是公開審理的,但是法院的整個審判程序在法律上是公開透明的,不公開審理的這些案件,審判流程也是如此的。不過,有些案件法院可能不會當庭宣判,對于任何非法擾亂法庭秩序的這些人,工作人員可以強行讓其離開旁聽席或者采取強制措施。
刑事案件一般的審判流程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審判長宣布開庭,傳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以下情況,1,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住址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訴訟代表人姓名職務。2,是否受過法律處分以及處分的種類時間。二、審判長宣布案件來源、起訴案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和被告的姓名以及是否公開審理,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三、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公訴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名單。四、審判長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的各種訴訟權利。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二條 開庭審理前,人民法院應當進行下列工作:(一)確定審判長及合議庭組成人員;(二)開庭十日前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辯護人;(三)通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開庭五日前提供證人、鑒定人名單,以及擬當庭出示的證據;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應當列明有關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四)開庭三日前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五)開庭三日前將傳喚當事人的傳票和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出庭的通知書送達;通知有關人員出庭,也可以采取電話、短信、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對方收悉的方式;(六)公開審理的案件,在開庭三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相關推薦:
刑事啟動再審程序(刑事再審程序是怎樣啟動的)
刑事訴訟審判過程(刑事訴訟審判流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驟)
刑事案情報告格式(如何寫刑事案件書面呈報公安局)
刑事庭審筆錄模版(刑事案件法院庭審筆錄范文)
什么是只判刑事罪(坐半年牢是什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