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刑事立案意味著什么
法律分析:一旦刑事立案就意味著案件已經受理,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事實已客觀存在,非主觀臆測;已有證據證明,并非毫無根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需要依法給予刑罰處罰。公安機關應當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立案的機關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fā)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和處理 立案的條件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 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 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已經立案了,接下來要怎么辦?
已經立案了,接下來要怎么辦?一、立案了下一步如何處理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后,會對案件進行調查,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對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后,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決定不予立案后又發(fā)現新的事實或者證據,或者發(fā)現原認定事實錯誤,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立案處理。
第一百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及時進行偵查,全面、客觀地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
二、刑事案件審查起訴階段程序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見。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
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刑事立案意味著什么
刑事立案具有如下法律意義:
1、能有效的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立案是準確評價社會治安形勢和進行正確決策的重要依據;
3、有利于準確、及時地揭露和懲罰犯罪。
一、如果立案后意味著什么
一旦刑事立案就意味著刑事訴訟的開始,刑事立案是刑事案件的必經過程,其立案的主體只有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其它主體無權立案。其意義就是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刑事訴訟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發(fā)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訴人起訴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決定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立案作為刑事訴訟開始的標志,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法定階段,同時,這一訴訟階段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特定的訴訟任務,簡而言之就是決定是否開始刑事訴訟程序。
二、立案可以采取強制措施嗎
未立案但有可能危害社會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采取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立案的機關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fā)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一旦立案意味著什么
一旦刑事立案,意味著案件已被正式受理。這表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刑法,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行為是客觀存在的,有證據支持,而非主觀推測。因此,犯罪嫌疑人應依法受到刑罰。此案件應由公安機關負責調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規(guī)定了立案的機關: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在發(fā)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時,應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和處理作出了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時,應迅速進行審查。如果認為存在犯罪事實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就應當立案。如果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就不予立案,并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有異議,可以申請復議。
相關推薦:
多次偷竊屬于刑事(刑法中多次盜竊的認定標準是)
承擔刑事責任條件(什么叫追究刑事責任)
現已進行刑事立案(一旦刑事立案意味著什么)
刑事責任認定不清(認定事實錯誤與認定事實不清的區(qū)別)
刑事訴訟程序時限(刑事案件審理時限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