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了取保候審還會判刑嗎?
辦理了取保候審也可能會被判刑,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強制措施,并不代表辦理了就一定無罪,一定不會被判刑。辦理取保候審后如果經過偵查認定犯罪事實存在,移交檢察院提起公訴后,經過法院審理仍會判刑。取保候審,是種刑事強制措施。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取保候審的辦理程序
1、取保候審的申請。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申請取保候審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2、取保候審的決定。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審的申請書后,應當在7天之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應當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院檢察長或者人民法院院長批準,并簽發《取保候審決定書》和《執行取保候審通知書》,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
對不符合取保候審法定條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審。不同意取保候審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除此之外,司法機關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自行決定取保候審。
3、取保候審的執行。
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執行時,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取保候審決定書》,并令其簽名或蓋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取保候審期間屆滿以后,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將保證金退還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證人解除擔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辯護律師向人民法院告知其委托人或者其他人準備實施、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案,立即轉告主管機關依法處理,并為反映有關情況的辯護律師保密。
法院辦了取保會不會被判刑
犯罪嫌疑人通過人民法院進行判決前申請了取保候審,并不意味著他們將免于被判刑。實際上,取保候審的決定基于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的刑罰類型。《刑事訴訟法》有明確規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獨立附加刑,或者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取保候審不會引發社會危險,那么他們有資格申請取保候審。這表明,即使取保候審被批準,犯罪嫌疑人仍然有可能面臨判決和刑罰。
因此,即使在取保候審期間,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和態度對最終判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積極合作、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無罪或減輕罪責,以及遵守法律規定的條件,可以增加他們獲得較輕判決或免于判刑的可能性。同時,違反取保候審的條件可能會導致取保候審的撤銷,使得犯罪嫌疑人面臨更大的法律風險,包括直接被判處更重的刑罰。
總之,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臨時措施,用于保護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和確保審判的公正性,并不能完全消除他們被判刑的可能性。犯罪嫌疑人需要在取保候審期間保持謹慎和合規,積極應對法律程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判刑的風險。
如果刑拘了,取保候審了,還會坐牢嗎
法律主觀:
1、取保候審并不是不判刑,只是在偵查起訴期免予扣留而已,這個 刑事訴訟法 有明確的的規定,只適用于犯罪輕微可能判處較輕刑的 犯罪嫌疑人 。而且 取保候審期間 要遵守相關規定。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3、在人民法院二審期間,犯罪嫌疑人羈押期已經超過一審法院所判處的有期徒刑的,也 適用取保候審 。犯罪嫌疑人、其 法定代理人 、近親屬也可以為其 申請取保候審 。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相關推薦:
辦理取保候審會判刑嗎(取保候審了還會判刑嗎)
累犯能不能取保候審嗎(有前科可以取保候審嗎)
多久可以申請取保候審(刑事拘留后多久可申請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期間能否出國(被取保候審者能否出國申請)
物流紅酒賠償(順豐快遞給郵寄紅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