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通知書》的主要作用是告知犯罪嫌疑人家屬,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某項罪名被刑事拘留,及拘留的地點。刑事拘留后,公安機關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制作《拘留通知書》,送達被拘留人家屬或者單位。
根據《拘留所條例實施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發現被拘留人可能被錯誤拘留的,拘留所應當出具可能錯誤拘留通知書,通知拘留決定機關,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在24小時以內作出處理決定并通知拘留所。
收拘后發現被拘留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拘留所應當立即出具建議另行處理通知書,通知拘留決定機關。拘留決定機關應當立即處理并通知拘留所。
擴展資料:
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拘留通知書一般要24小時送達。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通知其家屬或其所在單位時使用。因有礙偵查不能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的,應當經檢察長批準,并寫明原因附卷;無法通知的,尖當報告檢察長,并寫明原因附卷。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拘留所條例實施辦法
刑事拘留是一種臨時性的強制措施,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對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具體如下:
1、決定機關
刑事拘留由公安機關決定并執行,或者在偵查階段由人民檢察院決定并交由公安機關執行。
2、適用條件
刑事拘留的適用必須滿足一定條件,犯罪嫌疑人涉嫌嚴重犯罪、存在逃跑風險、證據易被銷毀等情形。
刑事拘留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初步審查
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接到報案或發現犯罪嫌疑后,會進行初步審查,以確定是否需要采取拘留措施。
2、拘留決定
經初步審查后,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符合拘留條件,公安機關將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并簽發《拘留證》。
3、執行拘留
公安機關憑《拘留證》到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地執行拘留,并向其展示證件,要求簽字或蓋章。
4、通知家屬
除非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的情形,公安機關應在拘留后的24小時內告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或工作單位。
申請刑事拘留需要的材料如下:
1、《呈請拘留報告書》
(1)這是刑事拘留的核心文件之一,由具體的承辦單位填寫。
(2)報告書中需要詳細注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等個人信息。
(3)還需詳細說明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犯罪事實以及拘留的理由。
(4)報告書必須由承辦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并呈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進行審查批準。
2、《拘留證》
(1)經過公安機關負責人審查批準后,會簽發《拘留證》。
(2)《拘留證》是執行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據,必須詳細填寫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涉嫌罪名、拘留期限等關鍵信息。
(3)在執行拘留時,執法人員必須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證》。
3、犯罪證據材料
(1)包括但不限于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以及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
(2)這些證據材料需要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或者有重大犯罪嫌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