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規定狗咬人該怎么賠償
1、被狗咬傷后,雙方可協商處理,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也可以通過派出所或當地村委、居委進行調解。
2、可獲得的賠償主要有: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注射狂犬病疫苗的費用、營養費,及可能的住院伙食補助費和護理費等。
3、如果構成傷殘的,還可以要求賠償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條【違反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致害責任】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條 【禁止飼養的危險動物致害責任】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二、狗咬人賠償原則是什么?
按照法律有關規定,不同情況下狗咬人有5種不同結果。
1、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一般性規定,既通常情況下,狗咬人,狗主人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過錯”一定要是受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才能減輕或者免除狗主人的民事責任。
3、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要注意,對于受害人來說,不管是狗主人還是第三人的過錯,受害人可以單項也可以向狗主人和第三人主張侵權賠償責任,狗主人可以再賠償受害人之后再向第三人追償。
4、被遺棄的狗或者因為狗主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導致狗咬傷他人的,狗的原主人要承擔責任。目前來說全國很多城市都出臺了動物飼養管理規定,要求狗主人拴狗繩等措施,如果狗主人未對狗主人采取安全措施或者狗無故脫離狗繩而造成他人被咬的,不管受害人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狗主人都要承擔相應責任,至于責任大小就要視當時情形劃分,這個兜底規定也是為了督促狗主人盡到管理義務。
5、飼養的國家禁止飼養的烈性犬咬傷他人的,狗主人一律要承擔責任,不論受害人或者第三人是否存在過錯或故意。因為不管情形如何,都是由于狗主人違反法律法規在先。
狗咬人以后,那么作為狗狗的主人,需要承擔民事賠償的責任,狗咬人并不算是犯法的事件,因為狗狗和人類不同,是不具備主觀能動性的,因此,對于狗咬人事件并沒有在主觀上的錯誤發生,只是在客觀上造成了傷害。
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嚴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和1萬元五個等級;一般性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個等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法律客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