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日本欧美v大码在线,av蓝导航精品导航

構成事后搶劫的條件如何?(事后搶劫罪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首頁 > 刑事案件2024-03-23 20:07:59

2021法考主觀題真題答案及解析

2021年法考主觀題考試已于11月21日下午1點結束,根據網友回憶,我整理了主觀題部分考試真題,完整內容及答案解析正在整理中,僅供大家參考。

2021法考主觀題真題(刑法)

1、趙某正在對妻子實施殺害行為,妻子大聲呼叫,引來他們二人的兩個孩子,趙某認為,在孩子面前殺害妻子對小孩影響不好,于是停止了殺人行為。

問:有觀點趙某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理由為何?有觀點認為趙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理由為何?

參考解析:

(1)主觀說認為,行為人自動放棄的自動性出于能達目的而不欲的,是犯罪中止。

(2)限定主觀說認為行為人出于真誠懺悔而放棄犯罪行為,視為中止,對行為人要求自動性要求較高,所以行為人成立未遂。客觀說認為從一般人看來行為人是能達目的而不欲還是欲達目的而不能,本案中存在一般人認為的倫理上的障礙,認定為未遂。

2、趙某敲詐勒索周某,以不給錢就在網上光其隱私相威脅,周某害怕,將10萬元現金放在趙某指定的垃圾桶內,趙某告訴劉某串實,劉某取來二人平分。

問:有觀點認為劉某構成敲許勒索,請說明組由入有觀點認為劉某構成侵占罪,請說明理由?

參考解析:

(1)構成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罪的既遂認定標準為,被害人基于恐懼處分了財物,行為人取得財物時,構成敲詐勒索罪的既遂,趙某尚未取得10萬元時,將其行為告知劉某,劉某去取錢后分贓,劉某已構成敲詐勒索罪承繼的共犯。

(2)構成侵占罪。敲詐勒索為被害人基于恐懼處分了財物,周某已處分完財物。劉某去垃圾桶拿錢屬于取得他人遺忘物,構成侵占罪。

3、劉某欠趙某債務,楊某提議拘禁劉某要其還,趙某速將劉某拘禁。劉某聲稱你們拘禁了我怎么還錢,就是你們把我放出來我也不會還的。于是楊某提議把劉某的大拇指砍掉,趙某同意,造成劉某重傷。

問:有觀點趙某、劉某僅成立故意傷害罪一罪,你認為贊問和反對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參考解析:

(1)非法拘禁罪與傷害罪數罪并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論論處。砍掉大拇指的行為屬于非法拘禁的實行行為之外的暴力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與故意傷害罪,數罪并罰。

(2)只成立故意傷害罪一罪:非法拘禁又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或死亡,不論故意或過失法律擬制全案綜合判定為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一罪。本案按照這個觀點只成立故意傷害罪一罪。

4、趙某前往王某家盜竊電腦,下樓時誤將李某當作王某,為了窩藏贓物,將李某打成輕傷,事后查明,李某是前往王某家貼小廣告的。

問:有觀點認為趙某構成事后搶動,理由為何?有觀點認為,趙某的行為應評價為盜竊罪與故意傷害罪并罰,理由為何?

參考解析:

(1)不構成一般搶劫罪,成立事后搶劫。因為從主觀方面認定,趙某犯盜竊罪,主觀上以為李某是抓捕自己的人,主觀上為了“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故轉化為搶劫罪。

(2)成立盜竊罪和故意傷害罪。因為從客觀方面認定,李某作為無關第三人客觀上并沒有阻止趙某取走財物的想法,趙某以為自己實施的是搶劫,但客觀上所實施的行為并不是排除財物占有人的反抗(搶劫)行為,而是盜竊行為,因此,僅能認定為盜竊罪與故意傷害罪。盜竊行為已既遂,與故意傷害罪數罪并罰。

2021法考主觀題真題(商法)

甲公司有四個自然人股東ABCD,一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E。E用辦公用房出資,但查明是李四所有,錯誤登記至公司名下。張三知情張三是E公司派到甲公司的董事,同時也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東B為了擔保與債權人趙六的債務把股權轉讓給了趙六,趙六記載進股東名冊,變更了工商登記。一個股東用股權做擔保,擔保與趙六的債務,約定到期不還款股權歸趙六,按時還款,該約定不履行。

1、甲公司能否善意取得E公司提供的房屋?

參考解析: 不能。根據《公司法解釋三》第7條,出資人以不享有處分權的財產出資,當事人之間對于出資行為效力產生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予以認定。即善意取得原則,而張三作為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對于該辦公用房不屬于E的情況知情,仍將其登記于甲公司名下,不屬于善意,甲公司不能取得該辦公用房。

2、利潤分配表決,股東按出資比例還是認繳比例,為什么?

參考解析: 按認繳比例。表決權,公司章程可約定按認繳或實繳出資比例行使,否則按認繳出資比例行使。

3、可以將這個股權直接變更到趙六名下使成為公司股東嗎?

參考解析: 可以, 在股權讓與擔保情況下,股權受讓人僅為名義股東。

4、張三提名巫旺擔任公司總經理,并擔任法定代表人,股東會過半數表決權通過,請問巫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決議是否有效?

參考解析: 無效。公司法定代表人記載于公司章程中,要修改公司章程,必須經過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5、董事會能不能決定辭退總經理?

參考解析: 董事會能決定辭退總經理。適用無因解除。

6、對外轉讓股權,是否侵犯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

參考解析: 不能。股權讓與擔保不產生股權轉讓的效力,沒有侵犯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

2021法考主觀題真題(民法)

楓橋公司因為業務就把A市B區的辦公樓屬于自己的了,楓林公司因為業務就重新設立了甲乙丙三個子公司。乙公司從事保理業務。楓橋公司就和甲乙丙3個公司簽訂了試用租期一年協議,甲租19樓,乙18樓,丙16樓,租金每年各30萬,交3押一,租期從2019年1月15日開始無免租期,協議約定發生爭議由B市A區法院管轄,甲乙丙三個公司住所地在G市B區,楓林公司對3個公司分別承擔連帶責任。甲公司在2019年3月份因為空調老是壞就叫楓橋公司維修,楓橋公司多次都沒有維修好,甲就和楓橋說他們從新花60萬買一套設備了,60萬屬于房租墊付了,但楓橋公司沒有同意。2019年4月16日甲打了30萬給楓橋公司。后楓橋公司起訴甲房租費,甲說已經付清了90萬,30萬和墊付的60萬,楓橋公司說30萬是另付別的款項,后法院判決甲和楓林公司向楓橋公司支付租金60萬,楓林公司代甲支付了租金60萬。丁于2019年4月6日來找乙公司辦理保理業務,丁將車停放在楓橋公司的停車位上,突然刮起大風一顆樹倒下了把丁的車砸壞了,丁非常傷心業務也就沒簽訂。楓橋公司的業主多次向楓橋公司反映此樹倒下的危險,楓橋公司因為交接班忘記了。丙看到甲和楓橋打官司,又丁的車被砸壞,楓橋公司管理混亂就想把房子轉租出去,楓橋公司看到這些事情和自身管理混亂就將房子于2021年1月5日賣給了戊。

請回答如下問題:

1.楓橋公司起訴甲公司,應當由哪個法院管轄?為什么?

參考解析: s市a區法院管轄,債權人一并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管轄法院。本案中楓橋公司一并起訴甲公司和恒通公司,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管轄法院,主合同是房屋租賃糾紛屬于不動產糾紛,系專屬管轄,應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法條依據《擔保制度解釋》第21條第2款、《民訴法解釋》第28條第2款。

2.甲公司在訴訟當中主張的維修空調的60萬屬于反訴還是反駁?法院應當如何審理?

參考解析: 反訴。被告提出反訴,可以合并審理。法條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

3.楓橋公司主張30萬屬于另一個合同款項的事實,誰來進行舉證?如法院無法完成自由心證,則應如何認定?

參考解析: 楓橋公司舉證,誰主張誰舉證。法院若無法完成自由心證,舉證不能的一方應承擔敗訴的風險。法條依據《民訴法解釋》第90條、第91條。

4.恒通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后能否直接以本案判決申請執行甲公司財產?

參考解析: 不能,因為本案判決沒有實際給付內容,恒通公司需另行起訴。

5、錢某的汽車的損失誰承擔?

參考解析: 楓橋公司。《民法典》第1257條:因林木折斷、傾倒或者果實墜落等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員工的行為本質為代理,員工的過錯視為公司的過錯。

6、丁公司5000萬保理合同最終沒簽訂,能否要求賠償?

參考解析: 不需要。丁與乙是來談合同的,即合同是否能成立是不確定的,則該5000萬不是本應該獲得的可期待利益,甲公司無需賠償。法條依據《民法典》第584條。

7、丙公司能否將20層轉租給戊公司?

參考解析: 不可以轉租。承租人丙公司和出租人楓橋公司的房屋租賃合同中并未約定可轉租事項,也未經出租人楓橋公司同意,不得將房屋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丙公司轉租的,屬于非法轉租,出租人楓橋公司可以解除合同,但不影響承租人丙公司和第三人的合同效力。法條依據《民法典》第716條。

8、寫字樓轉讓后原租賃合同是否視為解除?

參考解析: 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占有期間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所以本案中楓橋公司和各承租人的房屋租賃合同合法有效,在各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占有期間內發生楓橋公司將整棟寫字樓轉給巨峰公司的情形,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法條依據《民法典》第725條)

9、甲公司對第18層是否具有優先購買權?如果你認為是請說明理由,如果你認為否請說明理由。

收起答案

參考解析: 不具有,不符合同等條件。

10、恒通公司是否需要對甲公司、丙公司租金支付問題承擔連帶責任?

參考解析: 恒通公司對甲公司租金支付需承擔連帶責任。對丙公司租金支付無需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為全資子公司提供擔保,無須決議,有效;但為其他人提供擔保,則需要公司決議,否則無效。

盜竊轉化搶劫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在我國法律中,不論是盜竊還是搶劫都是屬于犯罪的行為,但有的是是盜竊要是轉為搶劫是怎么規定的,這是很多朋友有的疑問,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盜竊轉化搶劫的司法解釋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盜竊轉化搶劫的司法解釋
  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轉化型搶劫犯罪的行為人必須先“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由此引出兩個相關問題。一是轉化前的行為是否必須構成獨立的犯罪;二是轉化前的行為是否包括采用盜竊、詐騙、搶奪方法實施的其他犯罪行為。

  對于后一問題,筆者認為,要視以盜竊、詐騙、搶奪方法實施的其他犯罪行為是否侵犯財產權而定。如果先前行為沒有侵犯財產權的,如盜竊、詐騙、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品,盜竊、搶奪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等行為,就不具備轉化型搶劫罪的前提條件。若構成獨立犯罪的,則應實行數罪并罰。如果先前行為侵犯的是包括財產權在內的雙重客體的,如金融詐騙、合同詐騙等行為,就具備了轉化型搶劫罪的前提條件。

  對刑法第269條規定的轉化型搶劫罪的先前行為,即盜竊、詐騙和搶奪財物是否要求達到“數額較大”的問題,在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中意見分歧很大。筆者認為盜竊、詐騙、搶奪的財物必須達到“數額較大”,才能適用刑法第269條。理由如下:

  1、相關立法原意要求先前行為構成犯罪。

  從1979年刑法與1997年刑法對轉化型搶劫罪的表述差異看,我們不難發現,后者表述更準確、嚴謹。理論界與司法實踐部門提出過將“犯盜竊、詐騙、搶奪罪”修改為“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的意見,但未被立法部門接受。可見現行刑法中轉化型搶劫罪前提條件的立法本意就是要求先前行為必須構成盜竊、詐騙、搶奪罪,即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要求。

  2、有關司法解釋與法律規定相悖,不能成為“否定說”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988年3月16日在《關于如何適用刑法第153條批復》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有的被告人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雖未達到‘數額較大’,但為窩藏贓物、抗拒逮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嚴重的,可按照刑法典(指1979年刑法)第153條的規定,依照刑法典第151條搶劫罪處罰;如果使用暴力相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一批復是“否定說”理解1979年刑法第153條的重要依據,更是司法者執法的重要法律依據。但筆者認為,這一司法解釋是司法者對法律的擴大解釋。現行刑法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并同時取消了類推制度,再沿用這一批復精神,顯與現行法律相抵觸,這一司法解釋不能成為“否定說”的依據。

  3、“肯定說”與搶劫罪無“數額較大”規定不相矛盾。

  搶劫罪條款中沒有“數額較大”的規定,這是嚴厲打擊搶劫犯罪立法意圖的體現。轉化型搶劫罪不是典型的搶劫罪,即行為人實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目的不是直接從被害人處劫取財物,而是為了窩贓、拒捕、毀證。由于構成要件上的變化,致使完全依照原罪處罰已不可能,因而我們不能以搶劫罪無需“數額較大”的要求來否定轉化前盜竊、詐騙、搶奪罪的“數額較大”要求。同時筆者認為,“肯定說”不會削弱對搶劫犯罪的打擊力度。如果先行行為不構成犯罪,其后行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獨立犯罪,仍可依照刑法的規定定罪處罰。
  盜竊轉化搶劫罪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即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前提條件

  1、盜竊、詐騙、搶奪是否需要達到財物數額較大構成犯罪的情形?

  根據刑法第264條規定盜竊罪是以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為盜竊罪的成立要件。根據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罪是以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為詐騙罪成立要件。根據刑法第267條規定,搶奪罪是以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為成立要件。而依據刑法第263條規定,搶劫罪并沒有搶劫公私財物數額或搶劫次數的限制。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即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是否要有搶劫數額或搶劫次數的限制?對此問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行為人不僅要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的行為,而且要構成犯罪,不然不轉化為搶劫罪。[2]另一種觀點認為,搶劫罪的成立沒有數額的限制,故事后搶劫也不應有數額的限制。行為人以犯罪故意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只要已經著手實行,不管是既遂還是未遂,不管所取得的財物數額大小,都符合:“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的條件。盡管刑法第269條規定是犯盜竊、詐騙、搶奪罪,但并不意味著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要達到盜竊、詐騙、搶奪罪的犯罪既遂標準,而是只要求行為人實施了有犯盜竊、詐騙、搶奪的故意行為,就可以轉化成為搶劫罪,與行為人實施行為所取得的公私財產的數額大小無關。2、轉化型搶劫的前行為是否必須是第269條規定的盜竊、搶奪、詐騙這三種行為,實施其他特殊類型的盜竊、搶奪、詐騙的行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是否可以轉化為搶劫罪。盜竊信用卡、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等,能否轉化為搶劫罪? 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盜竊罪定罪處罰。因此行為人盜竊信用卡時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對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的行為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的,盜竊使用中的電力設備,同時構成破壞電力設備罪和盜竊罪按照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而行為人在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的行為時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此時行為人的最終處罰,應在破壞電力設備和搶劫罪中擇一重罪處罰。信用卡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等特殊類型的詐騙罪是否包括在轉化型搶劫的詐騙罪中。刑法中的普通型詐騙和特殊型詐騙的主要區別表現在詐騙的具體手段和詐騙的對象不同,但都是以隱瞞真相和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被害人的財物;因此普通型詐騙和特殊類型的詐騙其本質是一樣的。只要在實施詐騙時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但特殊類型的詐騙罪具有很大的隱藏性,例如合同詐騙罪,并不像一般的普通的詐騙罪那樣在實施犯罪時或實施犯罪之后立即被發現,因而現實中一般不存在轉化為搶劫罪的情形。3、轉化型搶劫罪的前提條件是否應受限制,犯罪預備行為可否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的前提條件。按照《刑法》第22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據此可知預備行為,也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刑法第269條的犯盜竊、詐騙、搶奪罪應當理解為盜竊、詐騙、搶奪的行為已經著手不包括犯罪預備行為。刑法第269條所說的“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是指已經著手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時,才具備了向搶劫罪轉化的前提。在預備階段抗拒抓捕的行為,因為其沒有著手實施其犯罪,故其手段行為構成什么罪就按什么罪處理,但不轉化為搶劫罪。

  二、轉化型搶劫罪適用的客觀條件

  犯罪客觀要件是指行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法益,客觀要件首先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轉化型搶劫罪其轉化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

  1、對“暴力”的理解。轉化型搶劫中的暴力應相當于搶劫罪中的暴力程度,即使用殺人、捆綁、傷害、禁閉、撞擊等危及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對財物的所有人、占有人、管理人不法行使有形力,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行為,即必須是針對被害人的實施,足以壓制被害人反抗,但并不要求實際壓制了被害人的反抗。如果只是為了擺脫抓捕,而推推撞撞,沒有直接故意威脅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可以不認為是使用暴力。[2、對“當場”的理解。轉化型搶劫罪的當場,包括行為人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的作案現場,也包括行為人逃離作案現場立即被人發現后的整個被抓捕全過程。行為人逃離作案現場到被人發現實施抓捕中間沒有明顯的停止。如果行為人作案時或者在逃離現場時沒有被發現,在事后、在其他地點行為人被發現而對被害人或第三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不轉化為搶劫罪。因為從作案到被發現其中間有明顯的間隔,已不存在轉化的可能性,以其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單獨斷判,其構成什么罪以什么罪定罪處罰。而與先前的實施的盜竊、詐騙、搶奪已沒有關系,故不構成轉化型的搶劫罪。

  三、轉化型搶劫罪主觀條件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觀上通過犯罪行為所追求的非法利益、狀態或者結果,不是指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而是指故意犯罪中,行為人通過實現行為的直接危害結果后,所進一步追求的某種非法利益、狀態或者結果。[4] 轉化型搶劫罪中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目的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窩藏贓物是指行為人通過轉移、隱匿的手段保護盜竊、詐騙、搶奪所得的公私財物,不被恢復到原有狀態。抗拒抓捕是指犯罪分子抗拒司法機關依法對其采取的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以及在犯罪時或者犯罪后被及時發現,抗拒一般公民將其扭送到司法機關的行為。毀滅罪證是指行為人為逃避罪責,湮滅作案現場遺留的痕跡、物品以及銷毀可以證明其本人罪行的各種證據。如果行為人在實行盜竊、詐騙、推薦過程中,尚未取得財物時就被他人發現,為了非法取得財,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就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應直接定搶劫罪,而不定轉化型搶劫罪。

  四、轉化型搶劫的共犯問題

  根據刑法第25條的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二人以上的共犯人必須對共同實施的犯罪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為,才能對共同實施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轉化型搶劫罪共犯的認定,應當僅僅圍繞行為人對當場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主觀意志和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之目的進行運用證據,才能準確定性。二人以上的行為人共同實施盜竊、詐騙、搶奪時,其中一人為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該行為人轉化為搶劫罪,而其他行為人是否構成轉化型搶劫的共犯?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作具體分析

  1、如其中一行為人當場使用暴力時,其他行為人知情,并且可以阻止,而不予阻止,采取默認的手段使其暴力能夠繼續實施時,則也轉化為搶劫罪。2、如其中一人使用暴力時,其他行為人并不在場,且并不知情時,則實施暴力的行為人轉化為搶劫罪,沒有實施暴力行為人不轉化為搶劫罪。因為行為人之間僅有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罪的犯罪故意,并沒有搶劫的犯罪故意。而共同犯罪的客觀要件,必須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不形成搶劫罪的犯罪故意。現舉例分析此種情況:甲、乙兩人共同實施盜竊,犯罪完成后,甲攜贓物已離開現場,乙正要離開時即被被害人抓住,乙為了掙脫逃跑,暴力擊傷被害人后逃跑。本案中乙的行為根據269條定搶劫罪是沒有異議的。那么對甲的行為是否也以搶劫罪定罪呢?甲、乙兩人是否構成共同故意的轉化型搶劫罪呢?在本案中甲、乙有著共同盜竊的共同故意,但無搶劫的故意,乙為抗拒抓捕而實施的暴力行為甲并不知情,也沒有提供任何的支持和幫助。因此乙的行為應該是“實行犯過限”。所以對于甲的行為僅以盜竊罪定罪處罰,不應轉化為搶劫罪。

  五、轉化型搶劫罪的結果

  加重犯犯罪問題根據刑法第263條的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入戶搶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七)持槍搶劫的;(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 下面以入戶搶劫具體分析,這里的“戶”,是指公民私人住宅,入戶搶劫,不僅嚴重侵犯公民的財產權,更為嚴重的是危及公民的人身安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入戶搶劫”進行了界定: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但這里的戶不包括辦公樓、校舍、公共娛樂等場所,如果校舍、辦公樓臨時用于單位職工居住,則應視為戶。對于行為人入戶盜竊,被發現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脅的行為,行為人盜竊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已轉化為搶劫罪。因其轉化行為發生戶內,故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現舉例說明: 某晚深夜,張三悄悄進入李四房間,盜竊李四的筆記本。因作案時一不小心將椅子打倒,驚醒了李四,李四立刻對張三實施抓捕。張三當場一拳將李四打倒在地,后逃跑。現對此案進行具體分析:張三入戶盜竊李四筆記本,已構成盜竊罪。張三當場一拳將李四打倒在地,屬于當場使用暴力,且張三使用暴力的目的是為了抗拒抓捕,符合轉化型搶劫罪犯罪構成。因為暴力發生在室內,故轉化為入戶搶劫。 據此,行為人轉化前的犯罪情形或者行為人轉化后的犯罪情形,只要其中有一項符合搶劫罪的加重情節的,就應當認定為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因為之所以行為人前后兩行為能夠轉化,正是考慮到轉化前后兩個行為之間具有銜接性、連貫性和不間斷性,如果兩行為之間不具有連續性,則無需轉化而是分別認定為數罪,所以其轉化前的加重情節與轉化后加重情節之間具有延續性,也即轉化前的加重情節為轉化后加重情節的延伸。

  六、轉化型搶劫罪既遂、未遂問題

  在轉化型搶劫罪的認定中,一是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前已經取得財物后為窩藏贓物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行為,構成搶劫罪既遂,由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為此時的轉化實際是一種行為犯,即只要實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就構成搶劫罪。即轉化型搶劫以行為人是否實際取得財物為標準區分既遂與未遂。 二是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前,行為人已經取得財物為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時,就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的既遂。如果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前,行為人沒有取得財物為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時,只成立轉化型搶劫的未遂。因為轉化型搶劫罪的主眼在于行為人是否實際奪取了公私財產,而不在于是否實施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故不能以是否實施了暴力、脅迫的行為來區分轉化型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的標準。 三是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并不要求行為人盜竊、詐騙、搶奪罪既遂,只要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了盜竊、詐騙、搶奪罪的行為,就認為符合轉化的前提條件。如行為人盜竊時,只盜竊了200元,不符合盜竊罪的犯罪構成,即盜竊數額沒有得到“較大數額”這個標準。但如果被人發現,為抗拒抓捕或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時,就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的既遂。 四是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后,并不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則不構成轉化型搶劫罪,不存在轉化型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如前行為人構成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的,與后使用的暴力的行為如構成后行為也構成犯罪,則按數罪并罰處理。 七、實施其他類型的盜竊、詐騙、搶奪行為能否轉化為搶劫罪 《刑法》第269條規定的“犯盜竊、詐騙、搶奪罪”,本意是指犯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即向搶劫罪轉化只限于侵犯財產罪的范圍之內。因此,轉化型搶劫,其先行之對象必須是公私財物。其犯罪的主觀方面必須是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5]如盜竊、搶奪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就不能轉化為搶劫罪。因為《刑法》第269條屬于法律擬制,法律擬制屬于法律的特別規定,不能隨意的再加以擴展,前行為必須要符合盜竊、詐騙、搶奪罪的犯罪構成。不能無限制的擴大,盜竊、詐騙、搶奪的特別犯不適應轉化情形,其處理方式為先前行為所犯的罪與后行為所犯的罪數罪并罰。這樣做才符合罪刑法定主義原則。 八、當場使用暴力造成輕傷、重傷或死亡情形的定性 行為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造成輕傷、重傷或死亡情形如何處理。《刑法》第269條規定,依照本法第263條搶搶劫罪處罰。故這里的暴力,應相當于搶劫罪中的暴力程度。其中“當場使用暴力”,應當包括當場實施將被害人故意造成被害人輕傷、重傷、或死亡的情形。如果此種暴力行為出現,按此條規定,應按照搶劫罪處理。而不是按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處罰,也不按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與搶劫數罪并罰。如果說應該按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論處,那么立法者可以作出特別規定,如法律可以作出:“當場使用暴力致人輕傷、重傷、死亡的,按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既然法律在此條中沒有作出例外的、排除性的規定,則說明此條規定的“暴力”(當場的,而不是事后的)應是無所不包的。
  盜竊轉化搶劫罪的區別
  兩罪在主觀方面、主體方面是相同的,最大的區別就正表現在犯罪的客觀方面,即:盜竊罪是在財物控制人不備的情況下,以秘密竊取的方式將其財物拿走,因而表現出行為的秘密性;而搶劫罪則是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直接從財物控制人手中劫取財物,所以表現出行為的強制性、公開性和當場性。

  對于盜竊轉化為搶劫的,則應特別強調搶劫犯罪的“當場性”,即行為人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人身強制方法的當時、當地就劫走或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兩個行為當場完成,一般沒有時間間隔。

  因為搶劫行為是同時地、不可分割地侵犯了財產所有權和人身權這兩個客體。但對“當場”的理解不能過于狹窄,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與取得財物之間雖持續一段時間,也不屬于同一場所,但從整體上看行為并無時間間斷的,也應認定為當場取得財物。當然,就具體的案例還得對“當場性”進行深入的分析。

猜你喜歡:

1.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詳解

2. 淺談盜竊與搶奪行為的界分

3. 2017考研法律碩士真題及答案(華東政法大學)

4. 事后搶劫罪的成立條件有什么

5. 轉化型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如何認定

轉換型搶劫罪有哪些情形

法律主觀:

轉換型搶劫罪的情形具體如下: 1、攜帶兇器搶奪的情形。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攜帶兇器搶奪的以搶劫罪論處。 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 2、事后搶劫的情形。《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以搶劫罪論處。當然,適用本條規定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行為人的先前行為必須觸犯了盜竊、詐騙、搶奪罪,而不能是先犯其他罪行。 3、聚眾打砸搶中的搶劫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定:聚眾打砸搶、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對首要分子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搶劫罪

搶劫罪是一個傳統的自然犯罪,戰國時期的《法經》有云:“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其中“賊”在我國古代法律中就有“殺人越貨、強取財物”之意。在我國現代刑事法律中,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

搶劫罪雖然是侵犯財產的犯罪,但搶劫罪還同時侵犯了他人的意思活動自由,加重型搶劫還可能致人重傷、死亡。這既是搶劫罪區別于其他財產犯罪的重要標志,也使搶劫罪成為侵犯財產類犯罪中最嚴重的犯罪。

1979年《刑法》設立搶劫罪后,本罪共經歷兩次修改,分別是1997年《刑法》與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

(一)首次設立搶劫罪

搶劫罪是一種強行劫取公私財物并可能導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嚴重暴力犯罪,可以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社會恐慌心理,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因此也是我國《刑法》始終嚴加懲治的犯罪行為。1979年《刑法》設立了三種類型的搶劫犯罪,分別是1979年《刑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普通搶劫、1979年《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聚眾“打砸搶”和1979年《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的事后搶劫。

(二)1997年完善搶劫罪

1997年《刑法》從兩個方面對搶劫罪予以完善。第一,1997年《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增加并細化了搶劫罪的加重處罰情節,將入戶搶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搶劫致人重傷、死亡、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持槍搶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共八種情形作為搶劫罪的加重處罰情節;第二,1997年《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攜帶兇器搶奪依照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進一步拓展了搶劫罪制裁的行為種類。

(三)2011年限制減刑假釋

為更好懲治搶劫犯罪,提升制裁力度,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對因搶劫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對因搶劫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刑法》對于普通型搶劫、事后搶劫及轉化搶劫規定了不同的行為方式與構成要件,需要分情況予以討論。

(一)普通型搶劫

行為主體

已滿14周歲的人實施搶劫行為的,均應當負刑事責任。

2.行為對象

搶劫罪侵害的法益是復雜法益,既有人身權利又有財產權利。搶劫罪的犯罪對象是他人所有的、保管的或占有的財物。不管他人對財物的擁有是否合法,也不論這種財物是否是違禁物品,都可以成為搶劫罪的對象。以毒品、假幣、淫穢物品等違禁品為對象,實施搶劫的,以搶劫罪定罪;搶劫的違禁品數量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搶劫違禁品后又以違禁品實施其他犯罪的,由于又侵害了新的法益,所以不屬于不罰之后行為,應以搶劫罪與具體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并罰。

3.行為方式

搶劫行為由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組成,手段行為指采取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目的行為指強取他人財物,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之間應當具有因果關系,否則二者便不能在同一構成要件內進行評價。

(1)手段行為:壓制被害人反抗

第一,暴力方法。暴力方法是指對被害人實施有形力,使其不能反抗的行為,如毆打、捆綁、傷害、禁閉等。暴力一詞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含義,搶劫罪中的暴力只能是最狹義的暴力。這種暴力必須針對人實施,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人的身體,并要求足以壓制對方的反抗,但不要求必須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質。暴力的對象并不限于財物的占有者,而是包括其他具有保護占有的意思的人。例如,對有權處分財物的人、財物的輔助占有者、財物占有者的家人以及其他協助占有、管理財物的人或者抵制搶劫的人使用暴力的,均不影響搶劫罪的成立。對具有一定看守能力的兒童實施暴力強取財物的,也成立搶劫罪。

第二,脅迫方法。脅迫方法是指以當場使用暴力相威脅,使被害人產生恐懼心理因而不敢反抗的行為,這種脅迫也應達到足以壓制對方反抗的程度。脅迫方法的實現必須是行為人確有可能實施暴力或者佯裝能夠實施,而且使得被害人信以為真的。換言之,脅迫并不意味著被害人不交付財物或者進行反抗時,行為人就必然實現脅迫內容,只要行為人的脅迫內容使被害人以為行為人會實現脅迫內容即可。脅迫方式可以是使用語言或者動作、手勢。

第三,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脅迫以外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強制方法。

這種方法必須是行為人實施的可以壓制被害人反抗的方法。最典型的是采用藥物、酒精使被害人暫時喪失自由意志,然后劫走財物。如果未實施前述行為造成被害人喪失意志自由,只是單純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狀態取走財物的,不屬于搶劫罪。

(2)目的行為:強取財物

強取財物,是指在壓制被害人反抗的前提下,違反被害人的意志將財物轉移給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壓制被害人和強取財物應當存在因果關系。

4.責任形式

責任要素除故意外,還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搶劫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搶劫行為會發生侵犯他人財產與意思活動自由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所謂非法占有,是指排除權利人而將他人的財物當作自己的所有物,并按其本來用途進行利用或處分的意思,因此,強行索取合法債務的不成立搶劫罪。

(二)事后搶劫

根據《刑法》第269條的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刑法》第263條關于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這一規定屬于法律擬制,其規定的情形在理論上稱為事后搶劫或準搶劫(罪名仍為搶劫罪)。事后搶劫罪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 行為主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之規定,成立事后搶劫必須要求行為人已經年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行為人不成立事后搶劫,但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應當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2.行為方式

(1)犯盜竊、詐騙、搶奪罪

這是事后搶劫的前提行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2條之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盜竊、搶奪、詐騙行為,一般不考察盜竊、詐騙、搶奪行為是否既遂,但是所涉財物數額明顯低于“數額較大”的標準,又不具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所列五種情節之一的,不構成搶劫罪。

(2)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

總的來說,“當場”是指在盜竊、詐騙、搶奪的現場以及行為人剛離開現場即被他人發現并抓捕的情形。“當場”既不只是一個表示時間的概念,也不只是一個表示空間的概念,而是綜合表示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亦即,只有當暴力、脅迫與盜竊等行為具有時間與空間上的緊密性時,才能認定為“當場”。從實質上說,只有當暴力、脅迫與之前的盜竊等行為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緊密性時,才可能被評價為一個犯罪;將在時間與空間存在明顯距離的兩個行為評價為一個行為,難以被一般社會觀念所接受。

(3)以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為目的

窩藏贓物,是指保護已經取得的贓物不被返回、追繳等,而不要求達到使贓物不能被人發現或者難以被人發現的程度。“窩藏贓物”中的“贓物”與先前所取得的“贓物”必須具有同一性。如果行為人先前僅盜竊了A財物,為窩藏B財物而當場實施暴力或者脅迫行為的,并不成立事后搶劫罪。抗拒抓捕,是指抵抗、拒絕司法人員的拘留、逮捕和一般公民的扭送及類似行為。毀滅罪證,是指毀壞、消滅其盜竊、詐騙、搶奪罪的證據。需要指出的是,倘若行為人在實行盜竊、詐騙、搶奪過程中,尚未占有被害人的財物時就被他人發現,行為人出于強取被害人財物的目的(不是出于《刑法》第269條規定的目的),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應直接適用《刑法》第263條認定為普通搶劫罪,而不能適用《刑法》第269條,將之認定為事后搶劫。

3.責任形式

責任要素是故意,特別要指出的是不能將“非法占有目的”作為事后搶劫罪的主觀要素,例如,行為人在實施盜竊行為時還沒有占有他人財物,由于被害人或者第三者的出現而不得不放棄占有意圖,只是為了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同樣成立搶劫罪。

(三)攜帶兇器搶奪

《刑法》第267條第2款規定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進一步明確,“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

1. 行為主體

已如前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不成立事后搶劫,但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是否可以成立“攜帶兇器搶奪”型搶劫的問題,實踐中存在爭議。目前實踐主流觀點認為,《刑法》第276條第2款將攜帶兇器搶奪認定為搶劫,是一種法律擬制。《刑法》將攜帶兇器搶奪擬制為搶劫的原因在于:從客觀方面講,兩種行為都侵犯了他人的財產和人身雙重法益,對法益侵害程度具有同等性或相似性;從主觀方面講,行為人搶奪時攜帶兇器的目的在于使用,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與搶劫罪相等。因此,對于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攜帶兇器搶奪的,不能因為行為人年齡較低就不認定為搶劫,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已滿十四周歲的人攜帶兇器搶奪的,均可以認定為搶劫罪。

2. 行為方式

攜帶兇器不需要顯露,行為人將隨身攜帶兇器有意加以顯示、能為被害人察覺到的,直接適用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攜帶包括直接攜帶,也包括間接攜帶。只要兇器處于隨時可支配范圍之內,即便沒有貼身攜帶,也可理解為攜帶。例如,甲欲搶奪丙的財物,讓乙手持兇器與自己同行,如果被害人丙反抗,則使用乙手中的兇器。甲搶奪丙的財物,應認定甲的行為是攜帶兇器搶奪。

3. 責任形式

行為人攜帶“兇器”的目的是犯罪而準備。如果“兇器”是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攜帶行為本身就可推定是為了犯罪。如果隨身攜帶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搶奪,如果有證據證明該器械確實不是為了實施犯罪準備的,不以搶劫罪定罪。

(四)聚眾“打砸搶”

《刑法》第289條規定:“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因此聚眾實施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打砸搶”行為,首要分子將成立搶劫罪。成立聚眾“打砸搶”型搶劫罪,不需要強行取走財物,毀壞財物的也成立這種搶劫罪,所以成立這種搶劫罪也不需要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搶劫的既遂與未遂

1. 普通型搶劫

搶劫罪侵害的法益是復雜法益,既有人身權利又有財產權利,因此搶劫行為只要出現劫取財物或造成輕傷結果之一的,就可成立既遂;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后果的,屬搶劫未遂。而且《刑法》263條規定的八項加重處罰情節中除“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這一結果加重情節之外,其余七種加重處罰情節也同樣存在既遂、未遂問題,其中屬于搶劫未遂的,應當在加重處罰的量刑區間內,結合未遂犯的處理原則量刑。

2. 事后搶劫

只要行為人出于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目的之一,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即成立既遂,目的是否實現,不影響既遂的認定。

相關推薦:

警察不給立案(警察機關不予立案怎么辦)

官司裝修賠償(如何起訴裝修公司要求賠償)

取保候審逃跑會加刑嗎(取保候審逃跑會加刑嗎)

取保候審可以續辦嗎(取保候審一年到期又續)

取保候審不讓去外地嗎(取保候審期間能否異地旅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呈贡县| 台南县| 泗水县| 景洪市| 阿城市| 萍乡市| 方城县| 名山县| 陵水| 介休市| 辽阳县| 嫩江县| 鄂尔多斯市| 襄城县| 龙胜| 盐池县| 班戈县| 尼玛县| 客服| 永宁县| 邳州市| 宜兴市| 台山市| 惠来县| 嘉鱼县| 常德市| 奉贤区| 昭通市| 鲜城| 收藏| 施甸县| 平凉市| 西乌珠穆沁旗| 峨山| 平果县| 长寿区| 依安县| 五大连池市| 吉隆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