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要求居家隔離的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如果不按要求居家隔離,你可能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采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由此,對于已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密切接觸者拒絕在指定場所接受醫學觀察或違反其他醫學措施的,均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四十四條 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采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由此,對于已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密切接觸者拒絕在指定場所接受醫學觀察或違反其他醫學措施的,均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 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拒絕隔離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拒絕隔離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法律分析】
拒絕隔離的行為,即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進行居家隔離、集中隔離或者定點隔離,前往隔離地點之外的場所。伴隨的行為表現有出入公共場所,前往外地,甚至參加聚餐、賭博等公共活動等。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有些拒絕隔離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疫情防控期間拒絕隔離案件的刑法適用,要堅持罪刑法定原則,避免依據非構成要件事實來認定犯罪;要堅持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避免客觀歸罪或者主觀歸罪;要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可以適當從嚴,但避免不合理地從嚴或者“拔高”定罪量刑。自覺隔離是公民的義務,任何公民不得擅自違反隔離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七十八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指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準》,符合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診斷標準的人。(二)病原攜帶者:指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癥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三)流行病學調查:指對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進行調查研究,提出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對策。(四)疫點:指病原體從傳染源向周圍播散的范圍較小或者單個疫源地。(五)疫區: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暴發、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播散時所能波及的地區。(六)人畜共患傳染病:指人與脊椎動物共同罹患的傳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蟲病等。(七)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類傳染病的病原體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長期存在和循環的地區。(八)病媒生物:指能夠將病原體從人或者其他動物傳播給人的生物,如蚊、蠅、蚤類等。(九)醫源性感染:指在醫學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十)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十一)實驗室感染:指從事實驗室工作時,因接觸病原體所致的感染。(十二)菌種、毒種:指可能引起本法規定的傳染病發生的細菌菌種、病毒毒種。(十三)消毒: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者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十四)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從事疾病預防控制活動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與上述機構業務活動相同的單位。(十五)醫療機構:指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機構。
相關推薦:
犯強奸罪判幾年刑期(強奸罪一般幾年)
取保候審不傳訊可以嗎(取保候審期間可否不接受傳訊)
賠償違約責任(違約方應承擔何種違約責任)
能取保出來還會批捕嗎(公安取保是不是不報捕了)
取保候審一般能通過嗎(家屬申請取保候審通過幾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