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韓國街邊小店買的東西,帶回國還需要交稅嗎?比如衣服、鞋子、化妝品之類的?求解答!ԅ
請問在韓國街邊小店買的東西,帶回國還需要交稅嗎?比如衣服、鞋子、化妝品之類的?求解答!🙏3000美金以內不需要,超出則需申報繳稅如果體積不大隨身攜帶不申報通常也沒事,但如果很回多電子答產品、化妝品、首飾、奢飾品就要小心了,千萬不要放在一起,能戴在身上的就不要放在包里,化妝品、電子產品盡量不要包裝,如果需要購買的較多而且是幫別人代購的,可以在當地把包裝拆了把包裝單獨郵寄回國。
該根據我國稅法和相關規定攜帶個人自用物品價值不超過人民幣5000元的進境是可以免關稅的,超出部分需要申報
根據我國《抄攜帶外幣現鈔出入境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攜帶外幣現鈔單次出境,攜帶等值5000美元或含5000美元以下的,無需向海關申報。攜帶總金額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1萬美元含1萬美元以下的,須向銀行申請《攜帶外匯出境許可證》,簡稱《攜帶證》,海關予以放行。
要的 除了免稅店里面可以不用
在國外免稅店買了很多東西,回國入境的時候還要交稅嗎?有金額限制嗎?
你好免稅店已經都免稅了,不用納稅,至于金額限制是有的,不過很少有人遵守,看你運氣了
留學生畢業回國有很多東西,海運1立方米的私人用品都是用過的,但多數是化妝品和香水,要交稅嗎?如何報關
依據現 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監管辦法(1989年11月1日海版關總署令第9號公布 自1989年權12月1日起實施)
第八條 旅客以分離運輸方式運進行李物品,應當在進境時向海關申報。經海關核準后,自旅客進境之日起六個月內(含六個月,下同)運進。海關辦理驗放手續時,連同已經放行的行李物品合并計算。
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54號(關于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 2010-08-19: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短期內多次來往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驗放標準等事項另行規定
中國籍旅客帶進物品限量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1996年8月15日修訂)
類別 品 種 限 量
第一類物衣料、衣著、鞋、帽、工藝美術品/其它生活用品其中價值人民幣8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物品每種限一件
依據現 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監管辦法(1989年版11月1日海關總署令第9號公布 自1989年權12月1日起實施)
第八條 旅客以分離運輸方式運進行李物品,應當在進境時向海關申報。經海關核準后,自旅客進境之日起六個月內(含六個月,下同)運進。海關辦理驗放手續時,連同已經放行的行李物品合并計算。
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54號(關于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 2010-08-19: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短期內多次來往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驗放標準等事項另行規定
中國籍旅客帶進物品限量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1996年8月15日修訂)
類別 品 種 限 量
第一類物衣料、衣著、鞋、帽、工藝美術品/其它生活用品其中價值人民幣8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物品每種限一件
用過的東西問題應該不大。你問下你托運的公司。
國外購買的物品,回國過海關需要繳稅么?
近期去阿聯酋迪拜,會收到一些禮物比如筆記本電腦之類的,自己也想購物比如手表之類的, 這些東西進中國海關時會被征稅么?手表這樣的小東西海關人員會仔細檢查么,能不能戴在身上而不被發現呢?1、根據海關總署2010年54號公告,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物品,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但煙草制品、酒精制品以及國家規定應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規定辦理。
2、對需要征收進口稅的個人行李物品,海關按照《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進境物品歸類表》、《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對有關物品進行歸類、確定完稅價格和應適用的稅率。可以提供購買物品的有效發票,作為審價依據。實際通關時請如實申報,以現場海關的解釋和要求為準。
擴展資料:
關稅是指一國海關根據該國法律規定,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課征的一種稅收。關稅在各國一般屬于國家最高行政單位指定稅率的高級稅種,對于對外貿易發達的國家而言,關稅往往是國家稅收乃至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政府對進出口商品都可征收關稅,但進口關稅最為重要,是主要的貿易措施。
征收
關稅的征稅基礎是關稅完稅價格。進口貨物以海關審定的成交價值為基礎的到岸價格為關稅完稅價格;出口貨物以該貨物銷售與境外的離岸價格減去出口稅后,經過海關審查確定的價格為完稅價格。
關稅應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關稅完稅價格×適用稅率。
特點
(1)關稅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商征收的稅收。
(2)關稅具有強制性。
(3)關稅具有無償性。
(4)關稅具有預定性。
作用
1、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
2、保護和促進本國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3、調節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
4、籌集國家財政收入
稅則
關稅稅則又叫海關稅則,是指一國對進口商品計征關稅的規章和對進口的應稅商品和免稅商品加以系統分類的一欄表。它是海關征稅的依據,是一國關稅政策的具體體現。
從內容上來看,海關稅則一般包括兩部分:一是海關征收關稅的規章、條例和說明;二是關稅分率表。關稅稅率表又由稅則號、商品名稱、海關稅率等欄目組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關稅
復 1、根據海關總署2010年54號公告制,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物品,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但煙草制品、酒精制品以及國家規定應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規定辦理。
2、對需要征收進口稅的個人行李物品,海關按照《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進境物品歸類表》、《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對有關物品進行歸類、確定完稅價格和應適用的稅率。可以提供購買物品的有效發票,作為審價依據。實際通關時請如實申報,以現場海關的解釋和要求為準
從國外郵寄、或從國外隨身攜帶回國,均適用海關的行郵規定,給你解釋對下:
從國外回國,可以隨身帶入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免稅產品,如果超出此范圍,是要交稅的。
筆記本電腦、手機、電視等大多數電子產品、家具、餐料均屬海關規定不予免稅產品,其中筆記本1000元/部,手機150/部的稅是必須收的。
如果是手表,海關規定
07010000 -表
07010100 --高檔手表
(完稅價格在人民幣10000元及以上) 塊 另行確定 30%
07010200 --電子表 塊 200 20%
07010300 --機械表 塊 500 20%
07019900 --其他 塊 200 20%
如果你沒帶發票的話,海關就按上邊的價格給你算,如果你帶了發票,而且發票價格和海關定的價格相差3倍以下,海關會采信你的價格。
另外一個因為行郵規定的前提是個人合理自用,這就限定了數量不能多,比如手提電腦,你一下帶三臺回來,海關就可以認定你的目的不是自用,而是二道販子了,海關就得把你的東西都轉成貨物性質而非個人自用,這就需要按貨物的要求辦進口手續,麻煩而且交稅高。
更多關于行郵的規定,請參見國內首家討論跨國購物的論壇,地址如下:
本人注冊名+.com
瀏覽其中的“海關規定”欄。
旅檢海來關是抽查制。依據你的情況數自量不多,不需要擔心征稅問題。
手表戴在手臂上,不會被征稅。但不能是多只手表。
筆記本電腦只要跟海關說明是隨身自帶(注意,要說明是從國內帶出去又帶回來的),同樣不會被征稅。
紀念品,首飾,傻瓜相機等都不需要征稅
我出國旅游買了很多化妝品和護膚品,經香港回來會被查或收稅嗎?
我出國旅游,朋友托我買了很多護膚品和化妝品,請問能帶上飛機嗎?是到香港的飛機,那我從香港回來過關的時候會被查嗎?或者收稅。
您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2010年第54號公告規定:進境居民旅客版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權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但煙草制品、酒精制品以及國家規定應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規定辦理。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和《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完稅價格表》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
這個規定是針對于入境的所有游客,如您在通關中遇到問題,也可直接撥打12360服務熱線咨詢。
化妝品的話應該不會 但是電子產品一定會 當然這與海關檢查嚴不嚴有關 我回來的時候就沒怎么查
托運就沒事
相關推薦:
立案告知知書(立案告知書什么意思)
立案沒有地址(沒有被起訴人的地址怎么辦)
大棚怎樣賠償(國家征用蔬菜大棚標準賠償)
離婚撫養公證(離婚后公證孩子撫養權有效嗎)
有關刑事證據(刑事證據八大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