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書有什么法律效力
告知函的法律效力有:起到警告作用,如果催告后不進行處理,對方可以采取其他行動,比如說到法院起訴。起訴后人民法院會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告知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如果本人在告知書上簽名,且告知書內容合法,又有政府的公章的話,告知書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是員工告知書的,員工在告知書上簽字,即視為告知書生效,將來發生爭議,告知書可以作為證據。
通知書和告知書有什么區別?
1、告知書和通知書出現在聽證過程的不同階段,告知書是在進入程序以前的一種法律文書;而通知書是行政機關決定受理聽證請求,進入程序后所發出的一種法律文書。
2、告知書和通知書的內容不一樣,告知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以及行政處罰建議等實體內容,告知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而通知書的主要內容證有據、材料等內容。
3、告知書和通知書的目的不一樣,告知書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以及提出聽證請求的時限;而通知書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告知當事人舉行會議的證據材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派出所讓簽告知書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那肯定是立案了,告知書是告訴嫌疑人,在案件偵查過程中,也是有相關的權利的。此告知書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對其采取強制措施之日交犯罪嫌疑人,并在第一次訊問筆錄中記明或責令犯罪嫌疑人在強制措施文書附卷聯中簽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立案告知書是不是等于立案了
立案告知書是不是等于立案了是的。在刑事案件中,立案告知書也可以叫《立案回執單》,一般是給報案人的。在民事案件中,立案告知書也可以叫《受理案件通知書》。當事人到法院起訴,法院經過審查,接受了立案,會給出相應的《受理案件通知書》。
【法律分析】
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后,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訴訟案件立案及民事訴訟立案。相關法律規定,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有犯罪事實存在。2、該犯罪事實依法需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犯罪事實,但法律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不能立案。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立案;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4、依刑法告訴乃論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5、被告人已經死亡的。6、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一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時,應當制作受案登記表和受案回執,并將受案回執交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無法取得聯系或者拒絕接受回執的,應當在回執中注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相關推薦:
暫緩行政拘留多長時間(行政拘留暫緩執行期限多長)
變質產品賠償(對于變質食品的賠償 商家應如何處理)
行政拘留辦戶口顯示嗎(行政拘留辦戶口是否顯示)
駕駛證暫扣罰款怎么交(駕駛證暫扣了該怎么交罰款)
離婚戶口信息(離婚后戶口簿是否需要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