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局查賬怎么應對
稅務局查賬怎么應對稅務機關到企業檢查納稅情況屬于正常現象,企業無需緊張。掌握一些應對稅務稽查的技巧,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稅務稽查風險。
1、平常須準備基礎工作。
財務人員須加強稅務政策學習,資料應分門別類存檔,不該對外的資料,不能放在一個檔案室。
2、稽查接待心理準備。
對于稅務機關的突然到來,不必驚慌;要擺正位置,不與稅務人員起爭執;面對舉報,要表現的大度寬容;沉著冷靜自信的面對稅務人員。
3、稽查前的準備工作要做足。
這里就是指稅務稽查前的自查階段。面對稅務稽查企業要做好自查自糾工作。
4、接待稅務稽查人員。
稅務稽查接待要按對等原則,公司負責人可禮節性出面應付,但對公司各項財務問題不作肯定性答復和介紹,由財務總監與稽查人員接待;稅務稽查人員在公司經營場所走訪,一定要有財務負責人陪同。
5、稽查底稿核對方法。
底稿要復印、核對要認真、應對要及時、措施要得當。
6、稽查意見反饋技巧。
《稅收征收管理法》第11條: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復議的人員的職責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9條:稽查局專司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案件的查處;
《稅務稽查案件辦理程序規定》第4條:稅務稽查由稽查局依法實施。
稅務稽查來了,財務人員該怎么辦
面對稅務稽查,財務人員應當積極配合,這是確保單位合法合規運營的基礎。
依法提供賬簿資料是財務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責。這包括但不限于各類財務報表、憑證、合同等。賬簿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稅務機關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至關重要。
當稅務機關進行詢問時,財務人員應當依法接受詢問。在回答問題時,應保持誠實、準確,避免任何可能引起誤解或誤導的回答。
拒絕檢查將給單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拒絕稅務機關進行檢查的行為可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處理,包括但不限于罰款、停業整頓等措施。
因此,財務人員在面對稅務稽查時,應保持冷靜,遵循法律程序,積極配合稅務機關的工作,以維護單位的合法權益。
同時,財務人員還需定期對自身的賬簿資料進行自查,確保其真實、準確、完整。這不僅是對稅務機關負責,也是對企業自身負責。
通過持續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流程,財務人員能夠有效降低稅務風險,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總之,面對稅務稽查,財務人員應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依法行事,確保單位的財務健康。
企業如何應對稅務稽查
不少企業對稅務稽查感到畏懼,擔心稅務機關上門查賬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雖然說“身正不怕影斜”,但稅法知識繁雜,外行人難以掌握,內行人也難以記住,加上企業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收處理方法存在差異,錯誤在所難免。因此,每次檢查后,財務主管或會計人員往往會受到公司主管的批評,甚至被扣發獎金。
稅務機關到企業檢查納稅情況是正常現象,不必過于恐慌。發現問題補稅罰款即可,從中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然而,企業往往擔心稅務人員招待不周,檢查人員故意挑刺,即使企業無意識出錯,也可能會被指責為故意行為,如偷稅、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等。因此,每次稅務機關開展專項檢查,企業總是小心翼翼,唯恐招待不周。
正確應對稅務稽查,首先需要對稅務稽查有一個全面的理解。稅務稽查是指稅務機關依據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財務會計制度,對企業履行納稅義務、代扣代繳義務及其他稅法義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處理的行為。稅務稽查局負責查處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案件。
納稅人有接受稅務檢查的義務,同時也有拒絕違法稅務稽查的權利。對稅務機關的決定,納稅人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稅務稽查作為稅務機關的一種執法行為,會直接影響納稅人,產生法律后果。因此,稅務稽查行為受到法律約束或控制。
稅務稽查基于稅務檢查權而發生,稅務檢查的范圍和內容必須經稅法特別規定。稅務人員實施稅務稽查,其行為超過規定權限,即為違法行政行為,不受法律保護,納稅人有權拒絕接受稽查。例如,稅務稽查人員對納稅人的身體或住宅進行檢查,已超出稅法規定范圍,納稅人有權拒絕。
稅務稽查必須遵循法定程序,履行法定手續。稅務稽查人員實施稅務稽查時應出示稅務檢查證件,否則被查對象有權拒絕接受檢查。查核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存款賬戶,需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未經批準,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有權拒絕。
一般情況下,在實施稅務稽查前,稅務機關會提前發出《稅務檢查通知書》并附《稅務文書送達回證》通知給被查納稅人。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時間,從年初開始對企業上一年度的納稅情況進行全面自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避免不必要的稅務處罰和負擔。
相關推薦:
立案根據賬號(賬號被找回多少錢可以立案)
分公司注冊流程一樣嗎(分公司注冊流程怎么辦)
合伙企業怎么退伙(合伙企業如何退出)
非法融資的有那些(非法融資的類型)
規范立案登記(受案和立案登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