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發明專利如何評估價值
發明專利評估價值,主要有三種方法:
1、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專利的輸入方面,根據專利的價值構成來評估。
2、收益預測法,是指在輸出方面,評估專利資產的產出價值。
3、“構成要素”評價法,是評估專利實施后所創造收入的價值構成。
專利評估怎么做
根據專利的特性、評估目的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專利評估可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及市場法三種。
三種評估方法的注意事項:
1、成本法的注意事項
(1)專利的重置成本法應包括開發者或持有者的合理利益;
(2)功能性貶值和經濟型貶值。
2、收益法的注意事項
(1)合理確定專利帶來的預期收益,分析與之有關的預期變動、收益期限,與收益有關的成本費用、配套資產、現金流量、風險因素及貨幣時間價值;
(2)確信分配到包括專利在內的單項資產的收益之和不超過企業資產總和帶來的收益;
(3)預期收益口徑與折現率口徑保持一致;折現期限一般選擇經濟壽命和法定壽命的較短者;
(4)當預測趨勢與現實情況明顯不符時,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3、市場法的注意事項
(1)確定具有合理比較基礎的專利;
(2) 收集類似的專利交易的市場信息和被評估專利以往的交易信息;
(3)依據的價格信息具有代表性,且在評估基準日是有效的;
(4)根據宏觀經濟、行業和專利情況的變化,考慮時間因素,對被評估專利以往交易信息進行必要調整。
專利評估方式有哪些?
專利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此方法針對已經產業化的專利比較試用,大多數無形資產評估都會首選收益法,由于無形資產在企業財務報表上面披露的各項成本,費用顯示不完整,所以成本法不太適合;國內缺乏一個活躍穩定的專利交易市場,沒有專利交易參考對象,所以市場法也不適合。
一、 專利評估方式:
1.收益法:專利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此方法針對已經產業化的專利比較試用,大多數無形資產評估都會首選收益法,由于無形資產在企業財務報表上面披露的各項成本,費用顯示不完整,所以成本法不太適合;國內缺乏一個活躍穩定的專利交易市場,沒有專利交易參考對象,所以市場法也不適合
2.成本法:取得現成資產所需要的各項必要成本、利潤、費用,俗稱重置成本,該方法試用于有形資產,機械設備,廠房,運輸工具,房產。
成本法計算方式=重置成本-資產實體性貶值-資產功能性貶值-資產經濟學貶值
重置成本=研發人工成本+研發費用支出+管理費用+機會成本(按基準日到期年限小于5年的國債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作為機會成本報酬率)
實體性貶值:持續使用造成的物理性損耗,即折舊
功能性貶值:由于技術進步造成的知識產權資產功能相對落后造成的損失
經濟性貶值:外部環境改變或不可控時間的影響造成的知識產權機制下降
3.市場法:根據近期市場發生交易的類似資產做對比,市場法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需要有一個活躍成熟的交易市場,交易越頻繁,資產價格越容易比對。
選取合適的參照物與被評估資產進行對比分析加上數據可靠性驗證,調整差異確定價值。
二、 專利評估流程:
1.了解評估目的和意愿,并作充分溝通;
2.簽訂《資產評估業務約定書》。明確評估目的、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及委托方的各項要求;
3.產權界定、確定產權歸屬;
4.現場勘察,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狀況(已產業化);
5.指導專利權人填報評估資料;
6.市場調研,資料檢索,分析相關市場需求,技術指標、經濟指標、產業政策、行業信息等;
7.專家論證,評定估算,三級審核;
8.出具評估報告征求意見稿,與委托方交換意見,完善報告;
9.出具正式評估報告。
專利技術怎么評估
專利評估步驟包括:專利權人與評估機構溝通,確定評估目的及范圍,協商收費標準,評估機構考察專利研發情況,搜集評估資料,撰寫報告,溝通草稿并收取剩余評估費。
專利評估考慮因素包括:權屬的完整性,法律保護程度,剩余使用年限。權屬越完整,專利價值越大;專利所處狀態和權利要求完整性,狀態越晚,專利價值越高;剩余使用年限越長,價值越大。
專利評估方式需考慮專利有效性、種類、權利期限等基礎性因素。已獲批準專利需經過異議程序,未經過程序的專利評估價值較低。專利種類不同,發明專利價值較高。專利是否為“第一專利”或“第二專利”,取得第一專利權利人許可的難度會影響第二專利價值。專利年費按時繳納記錄,漏繳年費可能導致專利被撤銷,評估時需考慮恢復程序的花費及損失。
專利保護期不可續展,距離保護期屆滿的期間是影響評估的重要因素。專利保護期只剩兩年,評估容易,受讓人不會接收高于兩年預計利潤的總和。專利涉及侵權訴訟、無效訴訟等糾紛,評估時需在一般評估方法基礎上打折扣。
相關推薦:
職務軟件著作權歸誰(軟件著作權屬于公司還是個人)
刑事精神鑒定(刑事精神鑒定標準)
關于餐飲賠償(餐飲賠付標準)
物流賠償損失(物流損壞賠償準則)
居民火災賠償(家中失火后怎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