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已在2018年4月24日16時21分(UTC)達到75億人。世界七大洲人口分布情況:
亞洲:人口32.29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
歐洲: 人口7.23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3.4%
北美洲:人口4.3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1%
非洲:人口6.62億,占世界總?cè)丝诘?2.3%
大洋州: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
南美洲:人口3.0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6%
南極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人口統(tǒng)計學中,世界人口是目前全球的總?cè)藬?shù)。聯(lián)合國估計,在210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112億。世界人口自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后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
由于戰(zhàn)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從1950年代起,由于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年超過1.8%。這一狀態(tài)持續(xù)到1970年代。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后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生育觀發(fā)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23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世界第一位:
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2.29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
世界第二位:
歐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7.23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3.4%,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世界第三位:
非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6.62億,占世界總?cè)丝诘?2.3%。
世界第四位:
北美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4.3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1%。
世界第五位:
南美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0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6%。
世界第六位:
大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世界第七位:
南極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公布,世界總?cè)丝谝呀?jīng)達到76億,具體各洲情況按人口數(shù)量從多到少排序如下:
亞洲:45.4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
非洲:12.8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6%
歐洲:7.4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
北美洲:5.5億(北美發(fā)達國家,美國+加拿大人口3.63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
南美洲:3.9億(拉丁美洲貧窮國家,包括墨西哥、古巴、加勒比海等國家人口6.51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
大洋洲(澳大利亞加新西蘭加太平洋各島國):0.41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
南極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擴展資料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時刻的人口總和。
根據(jù)美國人口調(diào)查局的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
美國人口調(diào)查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而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2014年達到71億。
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世界人口在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后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
隨后由于戰(zhàn)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從1950年代起,由于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zhàn)爭和饑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
這一狀態(tài)持續(xù)到1970年。
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
隨后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生育觀發(fā)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
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
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shù)十年持續(xù)增長,但由于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shù)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
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并緩慢下降。
與此同時,一些分析也對人口增長能否可持續(xù)表示擔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