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
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家天下”的開始,也就是王朝世襲統治制度的起點。因此一般認為夏朝是我國第一個朝代。
現在一般認為,在龍山文化后期,隨著社會進步,形成了比較規模化的城堡,使得部落的概念和邊界更加明晰,部落首長也成為實際意義上的部落領袖。
堯舜統治時期,部落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逐步形成了部落聯盟,堯舜成為聯盟推舉出來的總的首長,也就是三皇五帝的由來。
此時,以部落聯盟選舉推薦的方式,把治水有功的大禹舉薦為聯盟領袖。這個大禹王繼位后,開始有了私心,有意培植其子“啟”的政治勢力。大禹死后,啟公然殺害了眾部落推舉的領袖,自立為王,自此,夏朝正式建立,“家天下”制度開始了漫長的旅程。
如果按照古代謚號,大禹也就是夏高祖,當然歷史并沒有給大禹王這個稱呼,不過,歷史把夏朝的歷史起點,記在了大禹王繼位之時。
夏朝作為我國第一個正式的朝代,并不是說夏朝之前沒有國家。只不過在夏朝之前,沒有形成大規模國家聯盟概念,只有部落和部落首長,而且當時以“民主制”方式繼承首領的地位,一般認為,這是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過渡的標志。
懷納諫,懲罰奸佞,流放四兇(共工、獾兜、三苗、鯀);任賢使能,百業興旺,政通人和。《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以孝立德,以德為先,重視教化,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大禹治水,一改其父鯀圍堵截流的方法,翻山越水,審視地理,根據水土流向,變阻為導,因水之力,因地制宜,開創了治水新局面。并且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三過家門而不入,為民造福,大禹鑄九鼎,劃九州,以他彪炳的業績建功立德。
要想了解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首先得了解一下夏朝是什么朝代?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分封制和封建宗法制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分封制為主導的國家聯盟,諸侯國臣服于周天子,向周天子進貢,同時隨同周天子對外征戰,諸侯國與周朝中央是君臣關系,但諸侯國是相對獨立的。
周朝之前的商朝與夏朝的制度其實是類似的,是由一些有血緣關系的部落共同擁立一支中央王室為首領,比如夏朝,就是由11支姒姓部落擁立夏后氏中央王室為統治者,部落向中央進貢,奉中央為宗主,隨同中央對外征戰,同時部落也中央之間有血緣關系。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夏朝與商朝的部落還不是國家,只能是擁有城邦的部落,其地位低于國家,高于部落,雖然有城池作為根據地,但沒有完善的國家機構,其組織機構比部落高一點,比國家低一點,甲骨文上稱為方國,
所以夏朝與商朝是方國聯盟,或者稱為部落制城邦聯盟。
那么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以血緣關系為傳承的家天下朝代,一般來說夏朝從禹開始算起,也就是從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左右。按照史書的說法,夏朝之前是五帝時期,五帝并不是指五位帝王,如果從黃帝時期開始算起,包括黃帝在內,
夏朝之前一共有七位帝王,分別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唐堯、虞舜,時間跨度是從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225年左右,合計472年的歷史,這一時期準備地說是七帝時期。
總有人認為夏朝之前有一個虞朝,虞朝之前還有一個唐朝,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虞舜的虞,只是為了稱呼舜,是一種稱呼,不是一個朝代,因為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領之一,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皇帝的曾孫虞幕,上古時期的有地位的人,有姓又有氏,“姓”與“氏”是分開的,姓表示血緣,氏表示貴賤,虞就是舜的氏。
同樣的道理,唐堯也是如此。
上古時期,尤其是堯舜禹之前的時代是禪讓制,但是此時的禪讓制并非是毫無理由的禪讓,而是有一定的血緣關系中的禪讓,嚴格來說叫血緣關系禪讓制,也就是說部落首領的禪讓是在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部落內禪讓的。
比如說少昊是黃帝的長子,如果說禪讓制,怎么禪讓給自己長子?顓頊是少昊的侄子,黃帝的孫子,帝嚳又是顓頊的侄子,帝摯是帝嚳的長子,唐堯是帝摯的弟弟,虞舜是顓頊后裔,看到了吧,全部都有血緣關系,所謂的禪讓制其實就是血緣關系禪讓制
。
夏朝之前的朝代,到目前既有史書記載,比如司馬遷的《史記 五帝本紀》,又有發掘出來的遺址,比如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的良渚古城遺址,經檢測,遺址存在時間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離今天有4500年左右的歷史,發掘了城墻、土臺、墓葬、陶器、水利工程等遺址,這一時期正好是在七帝時期,夏朝之前的朝代。
還有位于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根據碳14的檢測,距離今天有3000~5000年的歷史,正好在七帝時期,比夏朝還要久遠一點,發掘了房屋、灰坑、墓葬、祭祀坑等遺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