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不作為犯罪,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構成不作為犯罪,必須具備的條件:
所謂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法律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為。
1、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我國刑法中的遺棄罪即違反刑法的明文規定之義務,也違反婚姻法的有關明文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特點是同時違反刑法和訴訟法的規定。臺灣地區刑法中的“不為其自下而上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而構成的遺棄罪,也可能同時違反其民法關于“父母對于未成年子女這保護或教養之義務(第1084條)”。
2、職務上或業務上所要求履行的義務。在我國刑法中,職務或者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刑法分則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九章瀆職罪和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職務或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一般都規定在有關的規章制度中。
3、先前行為引起的作為義務,它是指由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行為而使刑法保護的利益處于危險之中,從而產生了行為人必須排除這種危險的義務。人民法院案例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李希全主動帶兒童到水庫游泳,此時基于其主動帶兒童游泳這一先行行為,李希全應當負責保護兒童游泳安全的特定義務。但后李希全疏忽大意,未盡保護責任致兒童死亡,最后被判過失殺人罪 。
4、在特殊場合下,法律行為 和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 要求履行的特定義務也是作為義務的發生根據法律行為一般表現為合同行為和無因管理行為。根據刑事法律,合同義務也可能產生對合同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不履行合同而可能受傷害的人的義務。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該行為必須在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上都滿足刑法規定的要件,才構成犯罪。
比如刑法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褪且驗槿鄙僦饔^方面的要件,不構成犯罪。
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且可能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
構成不作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行為人負有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
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
3.行為人未履行特定義務
這是我自己寫上來的 不是復制轉載的
就是負有法律義務沒有履行,這樣的不作為對社會造成了危害
有錢!
簡述刑法的犯罪構成
簡述刑法的犯罪構成一、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中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二、包括四個方面:
1、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
2、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征。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手段)也是少數犯罪的必備條件。
3、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4、犯罪主觀方面,亦稱犯罪主觀要件或者罪過,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的故意或者過失的心理態度。人在實施犯罪時的心理狀態是十分復雜的,概括起來有故意和過失這兩種基本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這兩種心理要素。
三、犯罪構成作為認定具體犯罪的標準和規格,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刑法理論,都具有重大意義。
1.犯罪構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標準;
2.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3.犯罪構成所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犯罪構成的概念:
我國刑法學理論界一般認為,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
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摘要】犯罪構成在整個刑法學理論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刑法的基本內容是關于犯罪與刑罰的規定,刑法的基本任務就在于如何正確地定罪和恰當地量刑。犯罪構成在整個定罪活動中具有界限功能和規格作用。如何對犯罪構成盡可能體現科學性和法定化,將是我國刑法學的重要任務,而對犯罪構成的研究探討和重新認識,必然成為對刑法原理思考的重要內容。但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到底有那些呢,成為要件的標準又是什么?本文對犯罪構成的通說要件以及成為要件的標準,構成要件和犯罪形態的關系等問題做了探討。
由主觀、客觀、主體、客體四個方面構成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構成的要素包括哪些?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我國刑法規定的,作為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的要件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過失。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我國刑法的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它具有以下兩個特征1、犯罪構成是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任何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許多要件,有的屬于犯罪客觀方面,有的屬于犯罪主觀方面,它們有機統一形成某種罪的犯罪構成。
2、犯罪構成要件具有法定性行為成立犯罪所需的構成要件,必須由我國刑法加以規定,只有經過法律選擇的案件事實特征才能成為犯罪構成要件。
任何犯罪都具有四個共同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
請教高手幫忙解決法律基礎作業,拜托
二、多選題(共 5 道試題,共 20 分。)rn1.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一種法律制裁措施。下列選項中,對刑罰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有 ( )rnA. 刑罰只能適用于犯罪分子rnB. 刑罰必須由刑法明確規定rnC. 刑罰只能由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rnD. 刑罰是一種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措施rnE. 刑罰只能由國家審判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rn 滿分:4 分rn2. 構成任何犯罪都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 )rnA. 行為觸犯刑律rnB. 行為導致了危害社會的實際后果rnC. 行為侵害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rnD. 行為人達到 法定責任年齡并具有責任能力rnE. 行為人對犯罪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持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度rn 滿分:4 分rn3. 我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rnA. 罪刑法定原則rnB. 無罪推定原則rnC. 罪刑相適應原則rn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rnE. 自由心證原則rn 滿分:4 分rn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下列有關犯罪主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rnA. 醉酒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rnB. 已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rnC.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rnD.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rnE.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負刑事責任rn 滿分:4 分rn5. 下列選項中屬于附加刑的是( )rnA. 罰金rnB. 拘役rnC. 沒收財產rnD. 剝奪政治權利rnE.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1.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一種法律制裁措施。下列選項中,對刑罰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有 ( )
A. 刑罰只能適用于犯罪分子
B. 刑罰必須由刑法明確規定
D. 刑罰是一種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E. 刑罰只能由國家審判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
滿分:4 分
2. 構成任何犯罪都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 )
A. 行為觸犯刑律
B. 行為導致了危害社會的實際后果
C. 行為侵害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滿分:4 分
3. 我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
A. 罪刑法定原則
C. 罪刑相適應原則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滿分:4 分
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下列有關犯罪主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 醉酒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C.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E.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滿分:4 分
5. 下列選項中屬于附加刑的是( )
A. 罰金
C. 沒收財產
D. 剝奪政治權利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須具備的構成要件包括什么?
犯罪主體:實施犯罪的人或單位; 犯罪客體:侵犯的對象(比如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社會和國家安全); 犯罪的客觀要件:具體的犯罪行為;
犯罪的主觀要件:犯罪的故意或過失。
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是 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主觀要件、犯罪客觀要件 這是學理的說法不是刑法的規 定
犯罪客體,犯罪主體,客觀要件,主觀要件
包括主體要件、主觀要件、客體要件、客觀要件四個構成要件。
主體要件是指指達到責任年齡、具備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主觀要件是指犯罪主體對犯罪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持有的心理態度,一般包括故意和過失;
客體要件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客觀要件是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
這是我國刑法學界普遍采用的觀點。
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懲罰性只是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是認定犯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ABCD,這是刑法中的四個構成要件
相關推薦:
騎縫章起到什么作用(騎縫章有哪些作用)
醫療事故刑事責任問題(關于醫療事故責任都包括什么方面)
嬰兒誤診死亡賠償(醫院誤診致死賠償計算方法)
醫療事故方面的分級標準(醫療事故的法律分級規定是什么)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家的安全罪的主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