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民法典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如下:
1、經濟損失:包括醫療費、住院費、護理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等直接經濟損失,以及因受傷或疾病導致的收入減少、工資、福利待遇下降等間接經濟損失;
2、合理支出:包括因受傷或疾病而產生的必要支出,如交通費、住宿費、餐費等。
人身損害賠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費用:指因受傷或疾病所產生的治療費用、住院費用、藥品費用、檢查費用等;
2、護理費用:指因受傷或疾病所需的護理費用,包括家庭護理費、護工費、康復費等;
3、營養費用:指因受傷或疾病所需的營養費用,包括特殊飲食、營養品等;
4、交通費用:指因受傷或疾病所需的交通費用,包括救護車費用、去醫院的交通費用等;
5、誤工費用:指因受傷或疾病而導致的工作時間或收入的減少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包括工資、津貼、獎金等;
6、精神損害賠償:指因受傷或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心理創傷、生活質量下降等所產生的經濟損失;
7、殘疾賠償:指因受傷或疾病導致的殘疾程度所對應的賠償金額。
人身損害賠償流程如下:
1、收集證據:受害人需要及時收集證據,包括醫療記錄、證人證言、照片、視頻等,以證明自己的損失和責任方的過錯;
2、提出賠償要求:受害人可以通過律師或者書面方式向侵權方提出賠償要求,要求包括賠償金額、賠償內容等;
3、調解協商:在賠償要求提出后,可以通過調解協商方式進行解決。如果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可以簽訂協議書并辦理賠償手續;
4、訴訟起訴:如果調解協商未能達成一致,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需要提供證據并進行庭審,最終由法院做出賠償判決;
5、執行賠償:如果判決生效后,侵權方仍未履行賠償義務,受害人可以通過強制執行的方式,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判決。
綜上所述,雇傭人因工作受到人身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除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外,還應當賠償因工作受到人身損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合理支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責任,具體情況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此外,如果因工作受到人身損害的情況涉及到工傷保險、社會保險等方面,還需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進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八百零二條
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內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的,承包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雇傭關系人身意外傷害的賠償標準
雇員在提供勞務過程中因勞務受到損害的,由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如果雇員在提供勞務期間是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人身損害的,雇員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有權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 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 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 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注:《民法典》將于 2021年 1月 1日生效
關于雇傭關系的民事賠償責任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需承擔賠償責任,這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所明確規定的。這意味著,如果雇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無論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是健康上的損失,雇主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
然而,如果損害是由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賠償權利人有權選擇向第三人或者雇主提出賠償請求。如果選擇向雇主索賠,雇主需先行賠償,但之后有權向造成雇員損害的第三人追償。這樣的規定旨在保障雇員的權益,確保他們在遭受損害后能夠得到及時的賠償和救濟。
另外,對于“從事雇傭活動”的定義,司法解釋也給出了明確的范圍。它指的是雇員在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勞務活動。只要雇員的行為符合這一范圍,且是出于為雇主利益而進行的,那么在此期間發生的損害都應視為從事雇傭活動所遭受的損害。反之,如果雇員的行為超出了這一范圍,或者并非出于為雇主利益而進行的,那么雇主將不承擔責任。
綜上所述,這些法律規定為雇員提供了有力的保護,確保他們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損害時能夠得到公正的賠償。同時,這些規定也明確了雇主和第三人在賠償責任上的權利和義務,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相關推薦:
雇傭關系賠償流程(私人雇傭受傷怎么賠償)
抵押物被刑事查封(涉及刑事案件被查封房產已經抵押)
賠償諒解可以從輕(取得被害人諒解從輕條款)
多大就負刑事責任(中國法律多大年齡可以判刑)
刑事無民事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犯罪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