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要什么懲罰?
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規定的處罰標準是根據涉案事實嚴重程度而定的,對于造成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可以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處3-7年有期徒刑,不同的涉案事實后果所認定的處罰標準是不同的。
網友詢問:
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要什么懲罰?
遼寧東寶律師事務所邊守斌律師解答:
網絡造謠傳謠行為的處罰標準是根據涉案事實嚴重程度而定的,根據《刑法》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
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遼寧東寶律師事務所邊守斌律師解析:
對于網絡上編造、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
一是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民事主體的名譽權,依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二是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是刑事責任。
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于編造、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公安機關會依法進行查處。同時也請廣大網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邊守斌律師簡介
畢業于遼寧大學律師專業,專職從事法律工作十余年,作為專職律師,秉承給委托人以希望,相信法律的天空依舊蔚藍!
我國針對網絡造謠傳謠行為有何規定
在刑法中,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編造爆炸威脅、生物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從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針對網絡造謠傳謠的行為,我國法律明確指出其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名譽權和肖像權等民事法益。對于情節較輕的情況,可以給予行政處罰,包括拘留和罰款等措施。當個人隱私或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者有權提起侵權之訴,要求賠償損失、賠禮道歉以及恢復名譽等。
網絡造謠傳謠不僅擾亂公共秩序,還可能對個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因此,我國法律對這一行為給予了嚴厲的打擊。在民事領域,受害者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包括但不限于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以及恢復名譽等措施。這些手段有助于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對網絡造謠傳謠者起到了震懾作用。
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大大提升,這就使得網絡造謠傳謠行為的危害性進一步加劇。為了有效打擊這種行為,我國不僅在刑法中設有相關罪名,還在民事法律中賦予了受害者維權的權利。通過這些法律手段,可以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網絡造謠傳謠不僅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秩序,還可能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為此,我國法律體系中專門針對此類行為設置了嚴格的處罰措施。同時,受害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這不僅有助于維護個人權益,也為打擊此類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
網絡散布不實言論如何處罰
網絡散布不實言論處罰如下:
1、網絡散布不實言論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具體為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3、網民應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對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隨意轉發,更不要故意杜撰改編,否則,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擾亂法庭秩序罪的情形有哪些
1、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2、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
3、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4、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相關推薦:
網絡傳謠行為怎么處罰(造謠傳謠的處罰措施)
取保候審還可以出國嗎(取保候審的人可以出國嗎)
取保候審人可以回家嗎(取保候審可以回家嗎)
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
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