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
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消費者糾紛肯定是非常多的,而商家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就是一種常見的糾紛,很多消費者對于都會感到非常憤怒,下面為大家分享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
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1被欺騙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出3倍賠償,還是要求500元賠償,以有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欺騙消費者行為處罰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法給予如下處罰: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3、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二、欺騙消費者行為賠償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2一、遇到商家欺詐消費者怎么辦
消費者在碰到價格欺詐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維權:
1、與經營者協商解決
即通過與經營者協商,把所購買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務退換、維修或作適當補償,從而平息爭議。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保存好所購商品包裝盒、說明書等,盡量使之完整無損;
(2)要攜帶好商品的發票以作為購物憑證;
(3)可先打電話到商店交涉,約好時間后再前往;
(4)要實事求是,所提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
(5)要注意態度,經營者肯退賠則退賠,萬一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吵鬧,可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2、向消協投訴
消費者在投訴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投訴前最好先同經營者交涉、與經營者協商失敗后、再向消協投訴。
(2)要寫書面的投訴書,投訴書內容包括,投訴人姓名、性別、職業、工作單位、電話、通信地址、郵編;商品的名稱、牌號、型號、出廠日期、價格;商店的名稱、電話、地址、郵編;生產廠家名稱、電話、地址、郵編;購買商品日期、損失價值。
(3)要把發票復印件一并附上。
(4)投訴可直接遞當地(區、縣及市)消委會,如商品額值較大、問題較嚴重或當地消協未能解決的,也可向上一級消協投訴。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所謂申訴,即市民對有關的問題向國家機關申述意見,請求處理的行為。消費者申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向國家行政機關申述意見,請求處理。消費者在產生消費權益爭議后,應分別按照不同情形向工商、物價、質量技術監督、檢疫、衛生、農業、建設等有關行政部門申訴;申訴的手續與投訴大致相同。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所謂仲裁,即由當事人雙方以外的第三者對民事、經濟、行政等爭議作出裁決。消費者權益爭議仲裁,多為經濟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由于案件的.性質不同,訴訟有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之分。消費者權益爭議屬民事訴訟。消費者自身的權益受到損害時,也可以直接到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商家價格欺詐的處罰是什么
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價格欺詐的處罰,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對于消費者遇到價格欺詐如何維權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能忍讓退避、聽之任之,要勇于拿起各種有力武器,按照先禮后兵、逐步升級的原則,先采取協商解決的方式,如果經營者不予理會或解決不力,再逐級向消協、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構進行申訴,直至向法院起訴,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與價格欺詐行為斗爭到底。
遇到商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辦3淘寶賣家欺騙消費者咋辦
1、向交易平臺投訴。向交易平臺提出投訴,并提供自己所掌握的證據,包括實物、聊天記錄、發票、交易記錄等,一般的網購平臺都有相應投訴機制,投訴屬實的,會有嚴厲處罰機制,可以挽回自身損失。
2、向消協投訴。和實體店一樣,網購發生交易糾紛也可向12315消協投訴。同樣消費者也應保存好購物憑證等證據。需要提醒,網購經銷商多在外地,消費者收貨時要注意查看票據公章,按屬地原則向票據公章所在地消協投訴。
3、向快遞公司投訴。有時網購商品是在寄送環節出了問題,并非商家有意欺騙,商品受損也應該由快遞公司承擔責任,就可以打電話投訴快遞公司。在國家郵政局等網站上專門有投訴平臺,也可以得到賠付。
4、向12345投訴。各地政府部門為加強公共服務,設立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民撥打熱線后,受理員會將投訴及時轉交相關部門辦理。相關部門辦理后會回復市民。因為相關部門還必須將辦理結果反饋給市民服務熱線,納入考核,所以投訴一般能得到較好解決。
5、向公安機關投訴報案。當欺騙情節比較嚴重,涉及金額比較多時,構成網購詐騙,觸犯法律,就需要向公安部門報案,請求公安部門介入,不僅可避免更多消費者上當受騙,也可為自己爭取減少財產損失的可能。
1、根據我國法律,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2、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還應要求商家及時開具發票或收據,并進行妥善保管。在與商家發生糾紛后,消費者應注意收集與商家溝通協商過程中出現的書面材料等各類證據,以便協商不成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必要時還可以采取提起訴訟的法律手段以維護自身權益。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采用捏造虛假情況、歪曲事實、掩蓋真實情況等手段實施?欺騙他人的行為。欺詐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構成刑法上的詐騙罪。這里所指的欺詐行為,屬于民事法律范疇內的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被商家欺騙消費了怎么處理?消費者遇到了商家欺詐的行為,可以保留好相關的消費證據,然后去當地的工商局等部門舉報它。要是被商家欺騙消費損失比較大消費者覺得光投訴舉報太吃虧時要維權。
被詐騙應該如何處理
被詐騙了要第一時間報警處理。公安機關立案追訴的標準是受害人報警,詐騙數額達到三千元以上。被騙款項能否追回需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贓款沒有被揮霍或揮霍了一部分,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后會及時收繳,發還被害人。
綜上問題所述,被欺騙消費了應當維護自身權益,向有關部門投訴。提出相應的補償。
法律依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