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如何構成刑事犯罪
詐騙具備以下幾個要件構成刑事犯罪:
1、客體要件
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的,屬于侵犯人身權利罪。
2、客觀要件
詐騙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主體要件
詐騙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主觀要件
詐騙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是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
法律分析:詐騙是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需要分情況而定:
1、詐騙行為只要涉案數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就是刑事案件;
2、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按治安案件處理。
詐騙是一種違法行為,就追究其法律責任來說,不是民事案件。但不管是刑事案件還是治安案件,行為人都有賠償受害人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詐騙多少金額可以立案
詐騙案件是否能夠立案,關鍵在于涉及的金額是否達到了法律規定的標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達到三千元及以上,即可構成刑事案件,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具體來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詐騙金額的不同階段,對應的刑事處罰也有所不同。
1. 當詐騙金額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時,根據刑法的規定,將被認定為“數額較大”,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能面臨罰金。
2. 若詐騙金額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屬于“數額巨大”,將可能面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被處以罰金。
3. 對于詐騙金額在三十萬元至十萬元以上,則被視為“數額特別巨大”,可能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并可能被處以罰金或沒收財產。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也明確指出,詐騙公私財物價值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分別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請注意,以上解析的法律條文和標準可能會因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具體數額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并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最后,提醒您,以上內容是基于對法律的理解和當前信息提供的,如有疑問,建議咨詢法律專業人士,以獲得更準確的法律意見。
相關推薦:
打架后可以取保候審嗎(打架沒有諒解書可以取保候審嗎)
傷殘誰來賠償(傷殘賠償是由誰來支付)
韌帶斷裂賠償(韌帶斷裂賠償25萬)
超市盜竊賠償(超市被撬門盜竊如何賠償)
取保候審算不算刑期(取保侯審的時間可以算刑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