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如何理解
行政賠償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國家給予受害人的賠償。
行政賠償具有以下特點:
(1)行政賠償必須是由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違法行為引起的;
(2)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違法行為必須是行使職權的職務行為;
(3)損害必須已經發生;
(4)賠償責任由國家承擔。
【法律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國家賠償和行政賠償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賠償是指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由侵權的國家機關履行賠償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二條 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什么是行政賠償它的含義是什么
1. 行政賠償制度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環,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不當行為侵害。
2. 當此類行為導致損害發生時,國家需承擔賠償責任,以此彌補損失,維護法律公正與社會秩序。
3. 具體而言,行政賠償的適用對象包括但不限于公民、法人、社會組織等。
4. 當這些主體的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的不當行為而受到侵害,并因此遭受損失時,可依法申請行政賠償。
5. 賠償范圍涵蓋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旨在全面彌補受害者的經濟損失。
6. 行政賠償的執行主體為國家,通過法律程序,依據事實和相關法律規定,對賠償請求進行審查和處理。
7. 整個過程旨在確保國家責任的承擔與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
8. 同時,這也對行政機關提出了規范行政行為、避免損害發生的要求,促進政府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
9. 總之,行政賠償制度作為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明確責任、保障權益、促進法治,實現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
10. 其實施不僅有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還能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相關推薦:
出了車禍賠償(出車禍怎么談賠償)
侵害名譽權時效是多久(名譽權的起訴時效是多久)
逮捕后取保會判實刑嗎(檢察院取保后期怎么判)
損失騙取賠償(合同詐騙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
檢察院辦取保難度大嗎(檢察院取保難度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