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反洗錢義務包括
金融機構是反洗錢工作的主力軍。根據《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開展反洗錢工作應履行四項義務:一是制定反洗錢內控制度和設立組織機構義務;二是了解客戶義務;三是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義務;四是保存記錄義務。
金融機構應履行的反洗錢義務主要包括:
1、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應當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制定反洗錢內部操作規程和控制措施,對工作人員進行反洗錢培訓,增強反洗錢工作能力。
2、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和實施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1)對要求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辦理規定金額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業務的客戶身份進行識別,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并登記,客戶身份信息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予以更新;
(2)按照規定了解客戶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有效識別交易的受益人;
(3)在辦理業務中發現異常跡象或者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4)保證與其有代理關系或者類似業務關系的境外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的客戶身份識別,并可從該境外金融機構獲得所需的客戶身份信息。
3、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告人民幣、外幣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
4、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協助、配合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打擊洗錢活動。金融機構的境外分支機構應當遵循駐在國家或者地區反洗錢方面的法律規定,協助配合駐在國家或者地區反洗錢機構的工作。
5、金融機構在履行反洗錢義務過程中,發現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以書面形式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6、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報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客戶和其他人員提供。
7、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報送反洗錢統計報表,信息資料以及稽核審計報告中與反洗錢工作有關的內容。
8、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反洗錢預防、監控制度的要求,開展反洗錢培訓和宣傳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和按照規定應當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應當依法采取預防、監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履行反洗錢義務。
第五條 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錢行政調查。
司法機關依照本法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錢刑事訴訟。
第二十一條 金融機構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制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反洗錢大額交易標準是多少萬
法律分析:反洗錢大額交易標準是多少萬:反洗錢法中大額交易包括20萬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現行法規設定了“大額”和“可疑交易”的標準: 一、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之間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單筆轉賬支付; 二、金額20萬元以上的單筆現金收付,包括現金繳存、現金支取和現金匯款、現金匯票、現金本票解付; 三、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之間以及個人銀行結算賬戶與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之間金額2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等交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五條 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錢行政調查。 司法機關依照本法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錢刑事訴訟。
刑附民可以單獨提民事訴訟嗎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一般是不能再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了。因為這種情況屬于重復起訴。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如果撤回起訴,或者被法院駁回起訴,還能再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如果調解,或者法院作出判決,就不能再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了。因此只有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撤回起訴的情況下,才可以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區別是什么
1、訴訟費用。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不收取訴訟費,而民事訴訟要預交訴訟費,同時還要承擔“誰敗訴誰承擔訴訟費”的風險。因此在受侵害嚴重的案件中,受害人如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就有可能面臨預交大額訴訟費的難題。
2、審限不同。民事訴訟審限簡易程序三個月,普通程序六個月。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一般是在六個月內宣判,而附帶民事訴訟一般同刑事案件一并審判,在受理后二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告人對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的,為了取得被害人諒解,一部分被告人愿意賠償被害人各項經濟損失,爭取從輕處理。
3、賠償范圍。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審判程序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主要遵從的是刑事程序,在刑事程序中審理附帶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的部分,2、當事人需要了解下面的法律規定,以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中更大的保護自己的權益。
三、刑附民單獨題民事訴訟流程
1、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應當告知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或者其他依法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2、在偵查、預審、審查起訴階段,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提出賠償要求且已經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記錄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訴后,人民法院應當按照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受理。偵查、起訴階段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調解,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并已經給付,被害人又堅持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3、人民法院收到附帶民事訴訟的起訴狀,或者接受口頭起訴后,應當進行審查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當受理,不符合的,裁定駁回起訴。
4、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后,應當在5日內向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送達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副本并根據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確定被告人提交民生答辯狀的時間。
5、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案件前,應當向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送達傳票,通知其按期出庭。這里的被告,是指未被羈押的被告人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之外的其他被告。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允許中途退庭的,按撤訴處理;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的,可以實行民事拘傳。
6、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在對自己提出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
7、由公民個人或者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審理進行調解,調解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制作調解書,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后即發生法律效力。
8、調解無法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之前一方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并開庭審理。開庭審理時,一般應當分階段進行,先審理刑事部分,然后審理附帶民事部分,附帶民事部分的審理程序參照民事審判程序進行。
9、人民法院認定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對已經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經調解無法達成協議的,應當一并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10、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不收取訴訟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相關推薦:
網絡傳謠行為怎么處罰(造謠傳謠的處罰措施)
取保候審還可以出國嗎(取保候審的人可以出國嗎)
取保候審人可以回家嗎(取保候審可以回家嗎)
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
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