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個人信息多少條可立案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按照個人信息的重要程度,將信息分為三類,敏感信息、重要信息、普通信息。敏感信息包括行蹤、通信內容、征信和財產信息;重要信息包括住宿、通信記錄、健康生理和交易信息;除了這兩種,其他信息屬于普通信息。售賣這三類信息,同時數量分別達到50條、500條、5000條以上,就是犯罪,可 立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
快遞單上個人隱私或3元一份被騙子買走,買賣個人信息是否違法?
大家在拿快遞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快遞上面有一個二維碼,上面還印有相關的引導,表示掃描二維碼進行注冊,就能夠領取一些獎勵,其實,這個二維碼就是來盜取大家信息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快遞小哥或者是一些能夠接觸到快遞的人,他們會選擇以三塊錢一條的價格把顧客的個人信息售賣給非法分子。買賣個人信息是屬于違法事件,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受到了泄露,也是可以選擇及時的報警,讓警方來幫助自己處理這個問題。
一、如何解決這種現像?
當別人給我們發短信或者是打電話的時候,不要去接,平時在拿完了快遞之后,也是需要把自己的相關信息給消除。如果有人給我們撥打騷擾電話的話,那么大家就要及時的去進行報警,讓警方來調查。其實像這種買賣個人信息的案件是比較好偵破的,因為這并沒有涉嫌到的現象,而且警方也能夠通過調查,知道是誰把信息售賣給了非法分子。
二、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在拿完了快遞之后,把單號給撕掉,或者是用記號筆涂抹掉。不要選擇隨便去掃描未知二維碼,這些二維碼里面可能會有病毒,也可能會我們的個人信息。
三、總結。
最后,小編要告訴一些非法分子,我們去選擇把顧客的個人信息賣給別人,這是屬于違法事件,所以在這里,小編也是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如果你選擇把顧客的個人信息賣給別人,那么你就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違法的事情我們不能做,要做一個良好的公民。我們國家也應該要出是一條相關的規定,如果有快遞工作人員把顧客的信息賣給別人,就應該要被納入黑名單,永遠都不能夠參加相關的行業了。
冒充“網店客服”,一團伙盜賣70萬條個人信息,有哪些危害?
盜賣個人信息不僅會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擾,甚至會產生財產安全問題,讓自己面臨牢獄之災。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信息應當依法取得。倒賣個人信息涉嫌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對一般來說需判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于身邊潛在的違法犯罪行為,在發現之后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前往當地派出所立案偵查,確保自身個人信息不受影響,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瀏覽陌生網站時也要注意個人隱私的保護,避免輸入驗證碼或者相關密碼,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盜賣70萬條個人信息獲利10萬元。
鐘某等人通過應聘網店客服的形式,非法盜取近70萬條個人信息,隨即對所獲信息進行轉賣,獲利10萬余元,揚州的范女士在生活中兩次接到某網店客服的電話依然,表示他的商品寄丟,另一人卻說缺貨,范女士感到非常不對勁,于是選擇報警處理。目前涉案人員已依法歸案,等待他們的將是嚴苛的法律。
此事應該如何定性?
當非個人信息屬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販賣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需判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在這次的事件當中,這名男子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隨意倒賣他人的個人信息,對他人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實意思表達,違反了法律法規以及社會公序良俗。隨著我國刑法民法典以及個人信息保等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也可以更好的確保人們的個人信息不會泄露,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實踐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難免會出現一定的漏洞,作為普通人一定要引以為戒。
倒賣個人信息罪怎么判刑
網上售賣個人信息的量刑:
1、行為人網上售賣個人信的,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般處3年以下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2、存在特別嚴重情節的,應處3-7年,并處罰金;
3、單位犯本罪則對其處以罰金,并對其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本罪個人犯相應的刑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0.35元一條,多家電商平臺個人信息被公開售賣,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
發生這種事,還是因為電商平臺都不負責任造成的。售賣個人信息是違法行為,希望電商平臺能夠好好規范,不要再發生如此事情。某電商平臺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泄露,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以及家庭住址,非常詳細。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平臺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如果我們發現這種事情一定要及時舉報。
1.因為賣家不誠信的行為,所以才會讓買家個人信息被公開售賣
因為買家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了,所以想要詢問更多信息。而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買家的數據在網上被公開售賣。甚至清晰到商品名稱跟快遞單號。賣家稱每條信息是0.35元,一次售賣就有2000條買家的個人信息。而記者經過求證發現,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個人信息被售賣之后,不僅會帶來營銷電話,還會為買家招致電信等。這也是由于賣家不誠信,違反法律。
2.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也是因為平臺監管力度不大
電商平臺應該對這種行為嚴厲打擊。沒有經過本人的同意,這些信息是不能被售賣的。但沒想到卻出現了這樣的狀況,這也是因為電商平臺打擊力度不夠,對買家的個人信息保護不夠,不僅平臺要嚴厲打擊這種行為,而且網絡監管部門也應該打擊這種黑市數據交易,要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互聯網市場環境。
總之,發生這種事情完全是因為這些售賣個人信息的人藐視法律,他們注重個人利益而輕視他人利益,再加上平臺的監管,力度不夠,所以才能夠讓個人信息交易如此猖獗。甚至買賣個人信息的賣家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室,這讓人觸目驚心,應該對他們進行嚴厲打擊,讓他們受到牢獄之災,才能保障網民安全。
相關推薦: